小兒藥物性皮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小兒藥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又稱小兒藥疹(drug eruption),是指藥物經(jīng)各種途徑(如內服、注射、吸入或塞入等)進入小兒體內,引起的皮膚黏膜炎癥反應。嚴重者可伴有全身性損害,可伴有內臟損害,甚至死亡。小兒藥疹可由變態(tài)反應和非變態(tài)反應所產(chǎn)生,后者指藥理學可以預測得到的,常與劑量有關,而前者與藥理作用無關,見于少數(shù)個體,通過變態(tài)反應機制而發(fā)生,通常講的藥疹亦是本文論述的前一類藥疹,主要指藥物過敏所引起者。但藥物本身局部作用所引起的皮疹,例如亞硝酸戊酯的紅斑反應,不包括在本文范圍之內。

目錄

小兒藥物性皮炎的病因

(一)發(fā)病機制:主要分免疫性反應與非免疫性反應。
1.免疫性反應:其發(fā)生機制與變態(tài)反應相同。多數(shù)藥物是非蛋白質,稱為半抗原。當其侵入人體與體內組織蛋白(又名載體蛋白)以共價鍵結合為不可逆的穩(wěn)定的半抗原-蛋白復合物,變成完全抗原,能激發(fā)機體產(chǎn)生特異抗體。此類抗原抗體 產(chǎn)生變態(tài)反應表現(xiàn)在皮膚黏膜上,即造成藥物性皮炎。其特點主要有:(1)個體敏感性。(2)皮疹與藥量藥理作用無關。(3)有一定的潛伏期。(4)皮疹形態(tài)多樣性。(5)交叉過敏、多價過敏。(6)對激素有特效。
2.非變態(tài)反應機制:指藥物的固有藥理學、毒性反應不耐受等。其特點主要有:(1)直接誘導炎癥介質的釋放。(2)光毒性反應。(3)過量反應。(4)蓄積作用。(5)酶的缺陷及抑制。
(二)發(fā)病原因  
主要分為藥物因素以及個體差異性。藥物這個外因中有藥物中的雜質、劑量、種類、用藥途徑、聚積作用及抗原性等諸,但藥物的抗原性是引起藥疹最重要的原因。不過,藥物大多數(shù)是小分子化學物質,它必須與機體內蛋白質結合后變成全抗原,這時藥物才具有抗原性。所以,不同的個體差異,機體內的蛋白質不盡相同,也就不一定能與藥物形成全抗原?! ?br /> 常引起藥物性皮炎的藥物有五大類: 
1.解熱止痛藥:其中以吡唑酮類和水楊酸類發(fā)病最多,如阿司匹林索米痛安乃近?! ?br /> 2.磺胺類藥:以SMZco引起的居多?! ?br /> 3.抗生素:以青霉素引起的最多,特別是氨芐西林。
4.鎮(zhèn)靜安眠及抗癲癇類:如巴比妥、苯妥英鈉。
5.中藥:如蟾蜍、朱砂、蓖麻子、鹿茸精、雷公藤注射液

小兒藥物性皮炎的癥狀


藥物皮炎的臨床現(xiàn)象是錯綜復雜的。一方面,不同的藥物可引起同樣的皮疹;另一方面,一種藥物又可以引起多種皮疹。  
1.不同類型藥疹 略如下述:
(1) 蕁麻疹型藥疹:指由藥物引起的蕁麻疹,以3型變態(tài)反應為主。其典型皮損為大小不等風團,常常自頭面部迅速波及全身,可伴有血清病癥狀,如發(fā)熱胸悶等。常見藥物有:青霉素磺胺、血清類、疫苗、器官浸劑、水楊酸鹽、安替比林、非那西丁、阿司匹林、匹拉米同、氨基匹林、巴比妥酸鹽、溴劑、磺劑、砷劑、汞劑、鏈霉素、麻黃素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胰島素、甲狀腺素、垂體后葉素、抗組織胺藥、普魯卡因、煙酸、維生素B1和B12、胰酶等。中藥:生天麻、喉癥丸、白芍、柴胡六味地黃丸、柴胡注射液、外用雷公藤酊、吸入衛(wèi)生香等。破傷風抗毒素可引起遲發(fā)性蕁麻疹,在注射7天左右才發(fā)生。
(2)固定型藥疹:在國內常見,指在同一部位反復以同一形式發(fā)生的藥物皮炎,是藥疹中較常見的。典型皮損為圓形或橢圓形的水腫性紫紅色斑,邊緣清楚,其上可有小水皰,如在口腔或外生殖器部位,表現(xiàn)為糜爛紅斑。每次發(fā)生在原部位并逐漸擴大,也可在其他部位有新皮損發(fā)生。消退后留色素沉著,如再服藥時原色素斑明顯發(fā)紅。偶遇皮損廣泛的病人可伴發(fā)熱、嘔吐、食欲不振全身癥狀。常由磺胺藥物、巴比妥類、吡唑酮類、解熱止痛類藥物酚酞抗生素四環(huán)素、青霉素、奎寧藥引起。   
(3) 猩紅熱樣紅斑:初起為大小不等片狀紅斑,從頭部開始,迅速融合,向軀干、四肢發(fā)展,劇烈瘙癢,1~3周后,發(fā)生糠秕樣或片狀鱗屑,常由磺胺類藥物、鏈霉素、巴比妥、青霉素、鏈霉素、解熱止痛藥、吡唑酮類、保泰松對氨基水楊酸、灰黃霉素等引起。
(4)麻疹樣或猩紅熱樣藥疹:起病突然,為散在或密集的紅色斑疹丘疹,或帽針頭至米粒大小丘疹。軀干、四肢皮疹明顯。常伴有全身癥狀。常見藥物有:磺胺、巴比妥酸鹽、氨芐青霉素、青霉素、鏈霉素、氯霉素合霉素頭孢菌素、水楊酸鹽、安替比林、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冬眠靈、水合氯醛、奎寧、阿的平、山道年、顛茄、阿托品、砷劑、汞劑、溴劑、胰島素、氨硫脲、血清類等。中藥:馬兜鈴、生茱萸等。
(5) 濕疹樣型藥物皮炎:全身泛發(fā)出現(xiàn)濕疹樣皮損的藥疹,常融合成片。一般全身癥狀輕,病程長。常由磺胺藥物、巴比妥類、吡唑酮類、解熱止痛類藥物等引起。
(6)紫癜型藥疹:多是2型及3型變態(tài)反應,皮損以瘀斑、瘀點甚至血泡,可伴有全身癥狀。可見藥物有:磺胺、苯肼噻嗪類、克尿塞、四環(huán)素、強力霉素、抗組織胺藥、利眠寧長春新堿等。中藥:紅花、紫云英等。
(7)光感性藥疹:有用藥及日光照史。皮損多見于暴露部位,分為光毒性紅斑及光變應性藥疹。常見藥物有:磺胺、苯肼噻嗪類、克尿塞、四環(huán)素、強力霉素、抗組織胺藥、利眠寧、長春新堿等。中藥:紅花、紫云英等。
(8)其他的類型有:玫瑰糠疹樣、痤瘡樣、苔蘚樣藥物性皮炎、脫發(fā)、色素沉著、紫癜或濕疹樣型藥物皮炎,住院治療的小兒藥疹以蕁麻疹型最為常見,其次為麻疹或猩紅熱樣發(fā)疹型藥疹,重癥藥疹排在第3位,以后依次為多形紅斑型、固定紅斑型及紫癜型等。致敏藥物以抗生素最為常見,其次為解熱鎮(zhèn)痛藥、磺胺藥、預防注射劑及抗癲癇藥等。
2.藥物和皮疹類型各種藥物的典型皮疹見下簡述:
(1)水合氯醛:齒齦著色、口腔炎、紅皮癥、猩紅熱樣疹、紅斑、蕁麻疹及瘙癢。  
(2)洋地黃:痤瘡狀、結節(jié)狀、增殖型、少數(shù)呈大皰?! ?br /> (3)麻黃堿:紅斑、少數(shù)呈蕁麻疹、丘疹、水皰及紫癜?! ?br /> (4)碘:猩紅熱樣疹、紅斑及丘疹。  
(5)汞:猩紅熱樣疹、紅斑、濕疹樣疹、紫癜。  
(6)鴉片:痤瘡樣、結節(jié)、水皰?!?br /> (7)酚:齒齦著色、口腔炎、猩紅熱樣或濕疹樣疹?! ?br /> (8)奎寧:紅斑、蕁麻疹;水楊酸:固定型紅斑、偶見滲出性?!?br /> (9)青霉素:可引起過敏性休克,蕁麻疹,血管性水腫,麻疹樣紅斑,猩紅熱樣紅斑,濕疹型藥疹,剝脫性皮炎等。
(10)鏈霉素:可引起多形性紅斑,剝脫性皮炎,固定型藥疹,斑丘疹結節(jié)性紅斑等。
(11)磺胺類藥物:可引起固定型藥疹,麻疹或猩紅熱型藥疹,紫癜型及蕁麻疹型藥疹,血管性水腫,結節(jié)性紅斑,光感性皮炎,剝脫性皮炎及大皰性表皮松解等。
(12)阿期匹林:可引起蕁麻疹,血管性水腫,多形性紅斑,固定型藥疹,紫癜等。
(13)痢特靈:可引起蕁麻疹,上眼瞼紅腫,有的損害呈多環(huán)形,中間皮膚紫紺色。
(14)保泰松:可引起蕁麻疹,血管性水腫,麻癢樣或猩紅熱樣紅斑,剝脫性皮炎,大皰性表皮松解,重癥多形性紅斑,紫癜,血管炎,光感性皮炎等。
(15)顛茄及阿托品:可起猩紅熱樣紅斑及紫癜。
(16)巴比妥類可引起蕁麻疹,麻疹樣、猩紅熱樣、多形性紅斑樣皮疹,固定型藥疹,紫癜或濕疹皮疹,剝脫性皮炎,大皰性表皮松解癥等。
(17)皮促素及皮質類固醇激素:可引起蕁麻疹及紫癜,皮促素可引起過敏性休克。
(18)氨茶堿:可引起紅斑及固定型藥疹。(19)土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可引起肛門瘙癢,血管性水腫及過敏性休克。
(20)氯奎可:引起瘙癢癥,苔蘚樣皮炎,固定型藥疹。
(21)非那西?。嚎梢鹗n麻疹,血管性水腫,固定型藥疹及多形性紅斑樣皮疹。
(22)普魯卡因可:引起瘙癢癥,蕁麻疹,多形性紅斑。
(23)已烯雌酚可:引起紫癜,血管性水腫,固定型藥疹,剝脫性皮炎。
(24)白喉破傷風抗毒素或其他血清,可引起蕁麻疹,麻疹樣、猩紅熱樣或多形性紅斑樣皮疹,偶可引起紫癜及血管性水腫。
(25)溴劑:可引起增殖性藥疹。  
(26)士的寧:紅斑、猩紅熱樣疹?! ?br /> (27) 免疫抑制劑:脫發(fā)、口炎、皮膚指甲色素沉著。

小兒藥物性皮炎的診斷

小兒藥物性皮炎的檢查化驗

1. 血常規(guī):嗜酸嗜堿細胞可有升高。
2. 皮內實驗:將所致的致敏藥物配成濃度,在前臂內做皮內注射0.1毫升,進行觀察,如出現(xiàn)風團浸潤結節(jié)極為陽性。
3. 被動轉移試驗:從待檢查患者抽取1-2ml血液,制備血清,用注射器吸取0.1ml注射正常人的前臂,24h后,將可疑藥物注射該敏感區(qū),觀察局部反應。一般5-30分鐘后。若局部出現(xiàn)紅斑、風團即為陽性??诜髷?shù)分至數(shù)小時局部出現(xiàn)紅斑、風團即為陽性。以此來尋找變應原的藥物。
4. 嗜堿信報脫顆粒試驗。

小兒藥物性皮炎的鑒別診斷

追問到用藥史易于與其他病因引起的蕁麻疹濕疹、猩紅熱等相鑒別。
(1)蕁麻疹:皮膚科的一種常見病,其臨床表現(xiàn)皮膚黏膜一過性大小不等的局限性水腫風團,伴有劇烈瘙癢.其沒有脫皮色素沉著,皮膚劃痕試驗陽性沒有用藥史,以此來區(qū)別。
(2)濕疹:是一種常見的具有明顯滲出傾向的變態(tài)反應皮膚病,伴有劇烈瘙癢,病程慢,易復發(fā)的特點,好發(fā)于夏季,沒有用藥史,沒用藥史,易于區(qū)別。
(3)猩紅熱:是由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經(jīng)呼吸道傳播而引起的小兒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也是兒科常見的出疹性傳染病。該病臨床上以發(fā)熱、咽峽炎、全身猩紅熱皮疹以及皮疹消退后可有脫皮或脫屑,具有帕氏癥、環(huán)口蒼白圈及草莓舌為特征,沒有用藥史。以此來區(qū)別。

小兒藥物性皮炎的并發(fā)癥

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毒性、腎毒性敗血癥、肺炎合并心衰紅皮病、高血壓、化膿扁桃體炎、過敏休克等,以下介紹臨床中常出現(xiàn)的3種:  
1.敗血癥:多發(fā)生在病情極重,未得到及時治療情況下發(fā)展而來的重癥。由于病原菌侵入血液循環(huán),并在其內迅速生長繁殖。多發(fā)生在患者全身情況差和病原菌毒力大、數(shù)量多的情況下,是一種嚴重的感染。  
2.紅皮病:又稱剝脫性皮炎,臨床表現(xiàn)為潮紅、脫屑,累及全身或大部分皮膚表面。目前認為本病是對一些皮膚病或藥物的反應狀態(tài),或可能并發(fā)于白血病淋巴瘤內臟惡性腫瘤?! ?br /> 3.過敏性休克:機體對藥物或某些生物制品等過敏而引起的一種強烈的全身過敏反應。最常見的是注射青霉素引起的過敏性休克。臨床特征為,短時間內出現(xiàn)皮疹、喉頭水腫血壓下降、呼吸困難等。

小兒藥物性皮炎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一旦發(fā)現(xiàn)或懷疑為藥物引起,應立即停用或更換可疑藥物。

小兒藥物性皮炎的中醫(yī)治療

中藥治療:多是作為輔助治療。主要以清熱解毒涼血為原則,常選方劑銀翹散、龍膽瀉肝湯犀角地黃湯、五味消毒飲等。

小兒藥物性皮炎的西醫(yī)治療

(一) 去除病因: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藥物,可盡可能改用其他化學結構不同的藥物。若反應石油口服后即可發(fā)生的話,可采用洗胃、催吐、灌腸法。
(二) 加強排泄: 多飲水如無禁忌,可采用一些適當?shù)?a href="/w/%E5%88%A9%E5%B0%BF%E8%8D%AF" title="利尿藥">利尿藥或溫和瀉藥。
(三) 支持療法:與一般的支持療法相同,包括抗休克、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保護肝腎功能以及必需的營養(yǎng)供給。
(四) 藥物療法:非糖皮質激素治療, 一般選用1-2 種抗組胺藥, 維生素C 5~ 6 g+ 5% GS 500 mL 靜脈滴注, 10%葡萄糖酸鈣10 mL+ 25% GS 20 mL 靜注;糖皮質激素, 用量一般是地塞米松5 mg/ d 或氫化可的松100- 200 mg/ d+ 5% GS 500 mL 靜滴。重癥藥物性皮炎多使用糖皮質激素, 用量為地塞米松10 mg/ d 或氫化可的松200- 300 mg/ d, 同時加強支持療法, 糾正水、電解質平衡, 積極控制感染, 必要時加用抗生素治療。注意藥物的適應癥及用量。
(五) 必要時輸血血漿200-400ml,每3-4天一次。
(六)對全身泛發(fā)性藥疹,特別有廣泛滲出、大皰糜爛面時,加強護理和防止并發(fā)癥尤為重要,同時須加強對咽、耳、鼻、口腔粘膜的保護和處理。
(七)防止繼發(fā)感染,可酌情選用抗生素。
(八)過敏性休克患兒,應立即注射1∶1000腎上腺素,并靜脈輸入葡萄糖液及氫化可的松,必要時地塞米松也可加入葡萄糖液內靜推或快點。升壓劑、氧氣吸入則與其他休克病人搶救相同。藥疹,表明重癥藥疹時凝血及抗凝血之間的平衡失常,當肝腎功能障礙時,要注意血栓前狀態(tài),警惕DIC的發(fā)生

小兒藥物性皮炎的護理

嚴格掌握各種藥物適應證、副作用,正確使用藥物,避免發(fā)生過敏反應。仔細詢問藥物過敏史,避免再次使用致敏藥物。

小兒藥物性皮炎吃什么好?

飲食上可由流質 軟食 普食逐漸過度,多進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進食不宜太燙以減少粘膜損傷出血口腔糜爛時先食用牛奶,米湯,蛋花湯,嫩豆腐等流質素食,囑患者盡量多經(jīng)口進食。以補充所需營養(yǎng)。 全身情況較差者,也可靜脈補充,病情減輕時再改流質飲食。

參看

關于“小兒藥物性皮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