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效丸

跳轉(zhuǎn)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雞峰普濟方》卷十七:必效丸

【處方】 枳殼45克 黃耆 萆薢 菟絲子各60克 杜蒺藜 烏蛇各90克

【制法】 上藥共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主一切痔瘺,不問淺深。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時用米飲送下。

【摘錄】 《雞峰普濟方》卷十七

《雞峰》卷十七:必效丸

【處方】 枳殼1兩半,黃耆2兩,萆薢2兩,菟絲子2兩,杜蒺藜3兩,烏蛇3兩。

【制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一切痔瘺,不問淺深。

【用法用量】 每眼30丸,空心、晚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 《雞峰》卷十七

《萬氏家抄方》卷一:必效丸

【處方】 白術4兩,川芎2兩,熟地2兩,全蝎1兩,白茯苓2兩,防風2兩,僵蠶1兩,羌活1兩,獨活2兩,豬苓1兩,皂角1兩,白蒺藜半兩,人參2兩,當歸3兩,龍膽草1兩,皂角刺1兩,荊芥1兩,胡黃連2錢,大風子半斤(去殼),黃連1兩,薄荷1兩,大黃4兩(酒蒸),辰砂3錢。

【制法】 陳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癩病。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溫酒送下。

【摘錄】 《萬氏家抄方》卷一

圣濟總錄》卷一四二:必效丸

【別名】 散結丸

【處方】 枳殼(去瓤,麩炒)1兩,黃耆(銼)1兩。

【功效與作用】 氣痔脫肛不收,或生鼠乳時復血出,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 散結丸(《普濟方》卷二九六引《經(jīng)驗良方》)。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四二

《衛(wèi)生總微》卷十一:必效丸

【處方】 川黃連(去須)2兩,大棗半斤,干姜1兩,肉豆蔻1分(面裹,煨香,去面)。

【制法】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效與作用】 熱利下血,頻并不愈,腹痛不可忍,后重努躽肛脫。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乳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 《衛(wèi)生總微》卷十一

《普濟方》卷四十六引《博濟》:必效丸

【處方】 巴豆(去皮,出油)1分,丹砂(研)半兩,乳香(研)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當歸(切,焙)半兩,檳榔半兩,丁香1錢,桂(去粗皮)1錢,龍腦(研)1錢(一方有麝香)。

【制法】 上為末,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頭風眩暈。

【用法用量】 每發(fā)日服1丸,用好清送下。須是當門齒嚼,冷茶下之。10年病只用1粒,額上汗出即愈。

【摘錄】 《普濟方》卷四十六引《博濟》

楊氏家藏方》卷十:必效丸

【處方】 桃仁半斤(用茱萸4兩炒桃仁令紫色,去茱萸,令碾桃仁為細末,卻入和后眾藥),茴香(炒)2兩,破故紙(炒香熟)2兩,延胡索1兩,穿山甲(用蛤粉炒赤色,不用蛤粉)1兩,地膽蟲(洗,去泥土頭翅足,焙干)1兩。

【制法】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偏墜膀胱疝氣,小腸氣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空心溫酒鹽湯送下。仍用前件炒藥,茱萸搗為細末,用津液調(diào)敷患處。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十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qū)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于“必效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