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膽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方劑名稱: 溫膽湯

□ 藥物組成: 半夏湯洗七次 竹茹 枳實麩炒,去瓤,各二兩(各60g) 陳皮三兩(90g)甘草一兩(30g),炙 茯苓一兩半(45g) 生姜五片,大棗一枚

□ 用法: 上銼為散.每服四大錢(12g),水一盞半,加生姜五片,大棗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現(xiàn)代用法 :加生姜5片,大棗1枚,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 功效: 理氣化痰,和胃利膽.

□ 主治: 膽郁痰擾證.膽怯易驚,頭眩心悸,心煩不眠,夜多異夢;或嘔惡呃逆,眩暈,癲癇.苔白膩,脈弦滑.

病癥分析:

因素體膽氣不足,復由情志不遂,膽失疏泄,氣郁生痰,痰濁內(nèi)擾,膽胃不和所致。若膽為邪擾,失其寧謐,則膽怯易驚、心煩不眠、夜多異夢、驚悸不安;膽胃不和,胃失和降,則嘔吐痰涎或呃逆、心悸;痰蒙清竅,則可發(fā)為眩暈,甚至癲癇。

◇ 方解: 點此觀看方解

◇ 臨床應用及研究:

1. 辨證要點 本方為治療膽郁痰擾所致不眠、驚悸、嘔吐以及眩暈、癲癇證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心煩不寐,眩悸嘔惡,苔白膩,脈弦滑為辨證要點。2. 加減變化 若心熱煩甚者,加黃連、山梔豆豉清熱除煩;失眠者,加琥珀粉、遠志以寧心安神;驚悸者,加珍珠母、生牡蠣、生龍齒以重鎮(zhèn)定驚;嘔吐呃逆者,酌加蘇葉或梗、枇杷葉、旋覆花降逆止嘔;眩暈,可加天麻、鉤藤平肝熄風;癲癇抽搐,可加膽星、鉤藤.、全蝎熄風止痙。3. 現(xiàn)代運用 本方常用于神經(jīng)官能癥、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支氣管炎梅尼埃病、更年期綜合征、癲癇等屬膽郁痰擾者?! ?/p>

溫膽湯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八。

【組成】半夏(湯洗去滑) 麥門冬(去心)各45克 茯苓60克 酸棗仁90克(炒) 炙甘草 桂心 遠志(去心,姜汁炒) 黃芩 萆薢 人參各30克

【用法】上藥銼散。每服12克,用長流水1升,加糯米適量,煮沸,揚二三千遍,澄清,每用300毫升,再入藥煎至210毫升,去滓,不拘時服。

【功用】化痰和胃,養(yǎng)心安神

【主治】痰飲內(nèi)阻,心神失養(yǎng),驚恐失眠,頭目眩暈。  

關于“溫膽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