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學/腸系膜上動脈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yī)學電子書 >> 《人體解剖學》 >> 腹部 >> 腹主動脈的奇數臟支和門靜脈 >> 腸系膜上動脈
人體解剖學

人體解剖學目錄

腸系膜上動脈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約在第一腰椎高度起自腹主動脈前壁,在脾靜脈胰頭的后方下行,跨過胰腺鉤突的前方,在胰腺下緣和12指腸水平部之間進入小腸系膜根,斜行向右下,至右髂窩處其末端與回結腸動脈回腸支吻合。腸系膜上動脈的主干呈向左側稍凸的弓狀,從弓的凸側依次發(fā)出胰十二指腸動脈和十余支空、回腸動脈,從弓的凹側依次發(fā)出中結腸動脈、右結腸動脈和回結腸動脈(圖8-23)

Glz4wais.jpg

圖8-23 腸系膜上動脈

1.胰十二指腸下動脈

胰十二指腸下動脈inferior pancreaticoduodenal artery細小,經腸系膜上靜脈的后方行向右上,分為前、后兩支,分別與胰十二指腸上前和上后動脈吻合。此動脈有時起自第一空腸動脈

2.空、回腸動脈

發(fā)自腸系膜上動脈的凸側,約12-16支,行于腸系膜內。上位的分布于空腸叫做空腸動脈jejunal arteries;下位的分布于回腸叫做回腸動脈ileal arteries。每條脈都分為升、降二支與相鄰的腸動脈的升、降支吻合,形成第一級動弓。動脈弓的分支再吻合成二級弓,依次可形成三、四、五級弓。由最末一級動脈弓發(fā)出許多細小的直(管)動脈,自小腸系膜緣進入小腸壁,但這些動脈間的吻合甚少,尤其小腸系膜緣血運較差。一般在空腸近側段僅有一級動脈弓,以后動脈弓級數漸增多,至空腸末段和回腸近側段可多達4-5級,但到回腸末段又減少至1-2級。直(管)動脈空腸者長而粗大,回腸者短而細小。

3.中結腸動脈

中結腸動脈middle colic artery在胰頭下緣起于腸系膜上動脈的凹側,隨即進入橫結腸系膜,行向右前方;分為左、右二支。右支行向右上,至結腸右曲處與右結腸動脈的升支吻合;左支向左行,與左結腸動脈的升支吻合,稱為Riolan動脈弓。左、右支在行程中發(fā)出小支分布于橫結腸

4.右結腸動脈

right colic artery在中結腸動脈起點下方起自腸系膜上脈,或與中結腸動脈共干起始,經腹后壁腹膜深面右行,在靠近升結腸左緣處分為升、降支。升支上行與中結腸脈右支吻合;降支下行與回結腸動脈的上干吻合。該動脈發(fā)出小支分布于升結腸上2/3部和結腸右曲。

5.回結腸動脈

回結腸動脈ileocolic artery為腸系膜上動脈凹側最下方的分支,在腹后壁腹膜深面斜向右下行,一般分為上、下兩干。上干與右結腸動脈降支吻合;下干下行與腸系膜上動脈的末端吻合成弓(圖8-24)。沿途分支如下:

(一)結腸支colic branch又稱升支,斜向右上行,分布于升結腸下1/3部。

(二)盲腸前、后動脈anterior and posterior cecal arteries發(fā)出生向右下行,分別行經盲腸前、后方,分布于腸壁。

Glz4wbq5.jpg

圖8-24 回結腸動脈

(三)回腸支ileal branch為下干的延續(xù),向下至回腸末端附近與腸系膜上動脈的終支吻合,但吻合不甚充分,在行右半結腸切除術結扎回結腸動脈時,需同時將回腸末段一并切除,以免因血流供應不足引起不良后果。

(四)闌尾動脈appendicular artery多起自下干或回腸支,向下經回腸末端的后方入于闌尾系膜,沿系膜游離緣行至闌尾尖,沿途分小支至闌尾。

參看

32 腹腔干 | 腸系膜下動脈 32
關于“人體解剖學/腸系膜上動脈”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