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室
A+醫(yī)學百科 >> 鼓室 |
鼓室介于外耳與內耳之間,是顳骨巖部內的一個不規(guī)則的小氣腔,其外側壁為鼓膜,內側壁即內耳的外壁。內側壁上有兩個小孔:上方的孔呈卵圓形,通向內耳的前庭,稱前庭窗(fenestra vestibuli),被鐙骨底封閉;下方的孔為圓形,與耳蝸的起始部相接,稱蝸窗(fenestra cochleae),活體時被第二鼓膜封閉,此膜對耳蝸內的外淋巴的波動具有緩沖作用。鼓室的上壁由顳骨巖部前外側部形成,該處骨板較薄,若鼓室疾患易波及顱內。
鼓室內含有三塊聽小骨、兩塊肌肉、一根神經(jīng)和與大氣壓力相等的空氣。三塊聽小骨,自外向內依次為錘骨(malleus)、砧骨(incus)和鐙骨(stapes)。錘骨頭和砧骨體形成關節(jié),位于鼓室上隱窩內,并借韌帶與上壁相連。錘骨柄細長,末端附著于鼓膜臍上。砧骨長腳與鐙骨小頭形成關節(jié),鐙骨底借韌帶連于前庭窗的邊緣。三塊聽小骨連接成一個曲折的杠桿系統(tǒng),稱聽骨鏈。當聲波振動鼓膜時,經(jīng)聽骨鏈使鐙骨在前庭窗上不斷擺動,將聲波傳入內耳。鼓膜和聽骨鏈的活動還與兩塊小肌作用有關,兩塊小肌為鼓膜張肌和鐙骨肌。鼓膜張肌收縮時,可使鼓膜緊張;鐙骨肌收縮時,牽拉鐙骨,以調節(jié)聲波。這兩塊肌共同作用,可使聽骨之間的連接更加緊密,聽骨鏈運動幅度減小,阻力加大,使外來的聲波減弱,對內耳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p>
目錄 |
鼓室大致可分為六壁
(1)上壁
為鼓室蓋,是一薄骨板,分隔鼓室與顱中窩。有時骨板發(fā)育不完整,代之以結締組織,故患中耳炎時,可繼發(fā)顱內感染?! ?/p>
(2)下壁
(3)前壁
為頸動脈壁,即頸動脈管的后壁,較狹窄,有時不完整。前壁上部有肌咽鼓管開口,肌咽鼓管口可分為上、下二部,上部為鼓膜張肌半管開口,容納鼓膜張?。幌虏繛?a href="/index.php?title=%E5%92%BD%E9%BC%93%E7%AE%A1%E5%8D%8A%E7%AE%A1&action=edit&redlink=1" class="new" title="咽鼓管半管(尚未撰寫)" rel="nofollow">咽鼓管半管開口,是炎癥在鼓室與咽鼓管之間蔓延的解剖學基礎?! ?/p>
(4)后壁
為乳突壁,此壁上部有乳突竇開口,乳突竇向后與乳突小房相通,故中耳炎時,炎癥可擴散至乳突竇和乳突小房,嚴重者可形成乳突瘺。在乳突竇開口內側壁上有外半規(guī)管凸,下方有一錐隆起,內藏鐙骨肌?! ?/p>
(5)外側壁
為鼓膜壁,大部分是鼓膜,分隔鼓室與外耳道。中耳炎時可蔓延至鼓膜,引起鼓膜穿孔,影響聽力?! ?/p>
(6)內側壁
為內耳的外側壁,亦稱迷路壁。此壁凹凸不平,中部有圓形向外突的隆起,稱為岬,由耳蝸第一圈起始部隆起形成。岬的后上方有卵圓形孔,稱為前庭窗(又名卵圓窗),此孔被鐙骨底所封閉。岬的后下方有一圓形小孔,稱為蝸窗(又名圓窗),在活體上被結締組織膜所封閉,稱為第二鼓膜。在前庭窗的后上方有一條弓形隆起,稱為面神經(jīng)管凸,內有面神經(jīng)通過,面神經(jīng)管凸以薄骨板與鼓室相隔。中耳炎手術時應慎重,防止損傷其內的面神經(jīng)。
|
|
關于“鼓室”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