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膏

跳轉(zhuǎn)到: 導(dǎo)航, 搜索

目錄

《千金》卷六:赤膏

【別名】 丹參膏

【處方】 桂心1兩,大黃1兩,白術(shù)1兩,細(xì)辛1兩,川芎1兩,干姜2兩,丹參5兩,蜀椒1升,巴豆10枚,大附子2枚

【制法】 上(口父)咀。

【功效與作用】 耳聾,齒痛

【用法用量】 丹參膏(《圣濟總錄》卷一一四)。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耳聾多緣痰濕閉遏,齒痛良由寒菀熱邪,故用桂、附、椒、姜以破少陰之結(jié),芎?、細(xì)辛以散腦戶之邪,白術(shù)、丹參逐濕和營,大黃、巴豆一開熱結(jié),一破寒結(jié),苦酒、豬脂,與前陳醋、雞膏同意,但雞走肝而豬達(dá)腎,稍有不同,其潤竅之用則一??煞赡Γ芍?a href="/w/%E4%B9%85%E8%81%8B" title="久聾">久聾,可治齒痛,蓋耳與齒總皆屬腎也。

【摘錄】 《千金》卷六

《千金翼》卷十六:赤膏

【處方】 生地黃汁2升,生烏麻脂2兩,熏陸香末2錢匕,丁香末2錢匕,黃丹4錢,蠟(如雞子黃大)2枚。

【制法】 先極微火煎地黃汁、烏麻臘3分減1,乃下丁香、熏陸香,煎30沸,乃下黃丹,次下蠟煎之使消,以匙攪數(shù)千回,下之停凝用之。

【功效與作用】 生肌肉。主一切火瘡、灸瘡、金瘡、木石傷損,不可愈者。

【用法用量】 涂上。一宿即愈。

【摘錄】 《千金翼》卷十六

《鬼遺》卷五:赤膏

【處方】 冶葛皮1兩,白芷1兩,蜀椒2升(去目、汗、閉口),大黃2兩,芎?2兩,巴豆3升(去皮心),附子12枚,丹參1斤,豬脂6升。

【制法】 上(口父)咀。以苦酒漬一宿,合微火煎3上下,白芷黃即膏成,絞去滓用。

【功效與作用】 傷寒鼽鼻賊風(fēng),癰疽腫,身體惡氣,久溫痹,骨節(jié)疼痛;瘑疥諸惡瘡;鼠瘺,疽,痔下血,身體隱疹,癢搔成瘡,汗出,馬鞍牛領(lǐng);腰背手足流腫,拘急屈伸不快;婦人產(chǎn)乳中風(fēng)難產(chǎn);魚哽,耳聾,息肉,眼齒痛,白膚翳。

【用法用量】 傷寒鼽鼻,每服如棗核大1枚,溫酒下;賊風(fēng),癰疽腫,身體惡氣,久溫痹,骨節(jié)疼痛,向火摩之;瘑疥諸惡瘡,以帛薄之;鼠瘺、疽、痔下血,身體隱疹,癢搔成瘡,汁出,馬鞍牛領(lǐng),以藥敷之即愈;腰背手足流腫,拘急屈伸不快,以膏敷之,日3次;婦人產(chǎn)乳中風(fēng)及難產(chǎn),服如棗核大,并以膏摩腹,立生;如魚哽,日服5次愈;如耳聾,以膏如小豆大,著耳中;患息肉,以膏納鼻中,愈;眼、齒痛,以膏如粢注眥中;白膚翳擋瞳子視,以膏如粟注眥,愈。

【摘錄】 《鬼遺》卷五

《衛(wèi)生總微》卷三。為《千金》卷五“丹參赤膏”之異名:赤膏

【摘錄】 《衛(wèi)生總微》卷三。為《千金》卷五“丹參赤膏”之異名

《外臺》卷三十二引《備急方》:赤膏

【處方】 光明砂4分(研),麝香2分,牛黃半分,水銀4分(以面脂和研),雄黃3分。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效與作用】 婦人面上粉滓。

【用法用量】 以面脂1升,納藥中,和攪令極稠。如敷面脂法,香漿水洗,敷藥,避風(fēng)經(jīng)宿,粉滓落如蔓菁子狀。

【摘錄】 《外臺》卷三十二引《備急方》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fēng)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dǎo)劑驅(qū)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fēng)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guān)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guān)電子書

關(guān)于“赤膏”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xué)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dǎo)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