癰疽
A+醫(yī)學(xué)百科 >> 癰疽 |
癰疽,①病證名。泛指損傷面較大較深的瘡瘍腫毒?!?a href="/w/%E7%81%B5%E6%9E%A2" title="靈樞">靈樞.癰疽》:“愿盡聞癰疽之形,與忌日名。岐伯曰:脫發(fā)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癰不治,化為膿,膿不瀉,塞咽,半日死。”一說指較大的瘡瘍?!?a href="/w/%E8%AF%B8%E7%97%85%E6%BA%90%E5%80%99%E8%AE%BA" title="諸病源候論">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二:“腫一寸至二寸癤也;二寸至五寸癰也;五寸至一尺癰疽也?!?/p>
②《靈樞》第八十一篇篇名。本篇為癰疽專論,全面闡述了癰疽的成因、類型特征、鑒別要點及治療等。其中“熱盛肉腐為膿,不為焦枯,故命曰癰。下陷肌膚,內(nèi)連五臟,故命曰疽”等,是辨別癰疽陰陽性質(zhì)的指導(dǎo)原則。
參看
出自A+醫(yī)學(xué)百科 “癰疽”條目 http://timberreclaimed.com/w/%E7%97%88%E7%96%BD 轉(zhuǎn)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guān)于“癰疽”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