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苦化堅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別名】 救苦勝靈湯、消瘰化堅湯

【處方】 黃耆1錢,人參3分,炙甘草5分,真漏蘆1錢,升麻1錢,葛根5分,連翹1錢,牡丹皮3分,當歸身3分,生地黃3分,熟地黃3分,白芍藥3分,肉桂2分,柴胡8分,黍粘子3分,羌活1錢,獨活5分,防風5分,昆布2分,京三棱(煨)2分,廣荗(煨)3分,益智仁2分,大麥芽面1錢,神曲末(炒黃色)2分,黃連(去須)3分,黃柏(炒)3分,厚樸3錢2分(姜制)。

【制法】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捻作餅子,曬干,搗如米粒大。

【功效與作用】 瘰疬,馬刀挾癭。

【用法用量】 救苦勝靈湯(《準繩.瘍醫(yī)》卷三)、消瘰化堅湯(《醫(yī)林篡要》卷十)。本方方名,《濟生拔萃》本作“救苦勝靈丹”;改為丸劑,名“救苦化堅丸”(見《杏苑》)。

氣短不調及喘者,加人參劑量;如夏月,倍白芍藥,冬寒則不可用;如有煩躁者,去肉桂;如瘡不在少陽經(jīng),去柴胡;無腫者,不用黍粘子;如瘡不堅硬,不用京三棱、廣荗;如無唾多,吐沫,吐食,去益智仁;如有熱,或腿腳無力,或躁煩欲去衣,宜加用黃柏,無則不用;如無腹脹,不用厚樸;如氣不順,加橘皮,甚者加木香少許;如只在陽明分為瘰疬者,去柴胡、黍粘子;如在少陽分,為馬刀扶癭者,去獨活、漏蘆、升麻、葛根,加瞿麥穗3分;如本人素氣弱,其病勢來時氣盛而不短促者,不可考其平素,宜作氣盛而從病變之權也,宜加黃芩、黃連、黃柏、知母、防己之類,視邪氣在上中下3處,假令上焦,加黃芩(1半酒洗,1半生用);在中焦,加黃連(1半酒洗,1半生用);在下焦則加酒制黃柏、知母、防己之類;如本人大便不通而滋其邪盛者,加酒制大黃以利;如血燥而大便燥干者,加桃仁、酒制大黃2味;如風結燥不行者,加麻仁、大黃;如風澀而大便不行,加煨皂角仁、大黃、秦艽以利之;如脈澀,覺身有氣濕而大便不通者,加郁李仁、大黃以除氣燥也;如陰寒之病為寒結閉而大便不通,以《局方》中半硫丸或加煎附子、干姜,冰冷與之。大抵用藥之法,不惟瘡瘍1說,諸疾病量人素氣弱者,當去苦寒之藥,多加人參、黃耆、甘草之類,瀉火而先補其元氣,余皆仿此。

【各家論述】 黃耆護皮毛間腠理虛,及治血脈生血,亦瘡家圣藥也,又能補表,實元氣之弱也;人參補肺氣之藥也;炙甘草能調中,和諸藥,瀉火,益胃氣,亦能去瘡邪;漏蘆、升麻、葛根3味俱足陽明本經(jīng)藥也;連翹1味,十二經(jīng)瘡中之藥,不可無也,能散諸血結氣聚,此瘡家之神藥也;牡丹皮去腸胃中留滯宿血;當歸、生地、熟地,諸經(jīng)中和血、生血、涼血藥也;白芍藥其味酸,其氣寒,能補中益肺之虛弱,治腹中痛必用之;肉桂大辛熱,能散結積,陰證瘡瘍須當少用之,此寒因熱用之意,又為寒陰覆蓋其瘡,用大辛熱以消浮凍之氣;柴胡功同連翹;羌活、獨活,防風,此3味必關手足太陽證,脊痛項強,不可回視,腰似折,項似拔者是也;昆布其味大咸,若瘡堅硬結硬者宜用,咸能軟堅;麥芽治腹中縮急,兼能消食補胃;黃連以治煩悶,黃柏瀉腎中伏火也。

【摘錄】 《蘭室秘藏》(人衛(wèi)本)卷下

目錄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于“救苦化堅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