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檢查指標解讀
A+醫(yī)學百科 >> 肝功能檢查指標解讀 |
谷丙轉氨酶是最常見的肝功能檢查項目,參考值為男5-40 U/L,女5-35 U/L,是診斷肝細胞實質損害的主要項目,其高低往往與病情輕重相平行?! ∨R床意義: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與肝硬化活動,肝細胞膜的通透性改變,谷丙轉氨酶就從細胞內溢出到循環(huán)血液中去,這樣抽血檢查結果就偏高,轉氨酶反映肝細胞損害程度。但谷丙轉氨酶(ALT)缺乏特異性,有多種原因能造成肝細胞膜通透性的改變,如:疲勞、飲酒、感冒甚至情緒因素等等。上述原因造成的轉氨酶增高一般不會高于60個單位,轉氨酶值高于80個單位就有診斷價值,需到醫(yī)院就診。另外需要注意,谷丙轉氨酶(ALT)活性變化與肝臟病理組織改變缺乏一致性,有的嚴重肝損患者谷丙轉氨酶(ALT)并不升高。因此肝功能損害需要綜合其他情況來判斷。
谷草轉氨酶的正常值為8-40 U/L,當谷丙轉氨酶(ALT)明顯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時,就提示有肝實質的損害。
臨床意義:谷草轉氨酶(AST)在肝細胞內與心肌細胞內均存在,心肌細胞中含量高于肝細胞,但肝臟損害時谷草轉氨酶(AST)血清濃度也可升高,臨床一般常作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輔助檢查。
正常參與值為成人40-150 U/L。
臨床意義:堿性磷酸酶(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黃疸、原發(fā)性肝癌、繼發(fā)性肝癌、膽汁淤積性肝炎等的檢查?;歼@些疾病時,肝細胞過度制造堿性磷酸酶(ALP),經淋巴道和肝竇進入血液,同時由于肝內膽道膽汁排泄障礙,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堿性磷酸酶(ALP)明顯升高。但由于骨組織中此酶亦很活躍。因此,孕婦、骨折愈合期、骨軟化癥。佝僂病、骨細胞癌、骨質疏松、肝膿腫、肝結核、肝硬變、白血病、甲狀腺機能亢進時,血清堿性磷酸酶(ALP)亦可升高,應加以鑒別。
4,谷氨酰轉移酶(GGT)
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男 11-50 U/L,女 7-32 U/L)
臨床意義:主要來自肝臟,少許由腎、胰、小腸產生。GGT在反映肝細胞壞死損害方面不及谷丙轉氨酶(ALT),但在黃疸鑒別方面有一定意義,肝臟內排泄不暢(肝內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膽道系統(tǒng)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時,G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非活動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續(xù)升高,提示病變潔動或病情惡化;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GGT可呈明顯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和AST僅輕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當其戒酒后GGT可隨之下降。其他如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腫瘤均可升高。
TP(總蛋白)參考值:成人坐立位:64-83 g/L;成人臥位:60-78 g/L。
ALB(白蛋白)參考值:35-52g/L。
GLB(球蛋白)參考值:22-38 g/L。
ALB/GLB(白球比)參考值:1.3-2.5。
臨床意義:慢性肝炎、肝硬化時常出現(xiàn)白蛋白減少而球蛋白增加,使A/G比例倒置。白蛋白主要在肝臟中制造,一般白蛋白量越多,人體越健康。球蛋白大部分在肝細胞外生成,球蛋白與人體的免疫力有關系,球蛋白要保持一定的量,球蛋白值偏高說明體內存在免疫系統(tǒng)的亢進,偏低說明免疫力不足。
6,總膽固醇(Ch)
總膽固醇包括游離膽固醇和膽固醇酯,正常值是:
成人膽固醇2.86~5.98毫摩/升(110~230毫克/分升)
兒童膽固醇3.12~5.20 mmol/L(120~200mg/dl)。
肝臟是合成和貯存膽固醇的主要器官。膽固醇是合成腎上腺皮質激素、性激素、膽汁酸及維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質的重要原料,也是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其血清濃度可作為脂代謝的指標。國內外專家推薦成人理想膽固醇值為<5.2mmol/L。
臨床意義:
增多:見于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腎病綜合征、甲狀腺功能減退、膽總管阻塞、高血壓(部分),以及攝入維生素A、維生素D、口服避孕藥等藥物。
減少:見于低脂蛋白血癥、貧血、敗血癥、甲狀腺功能亢進、肝病、嚴重感染、營養(yǎng)不良、肺結核和晚期癌癥,以及攝入對氨基水楊酸、卡那霉素、肝素、維生素C等藥物。
7,血氨
正常人體內游離血氨含量極低(血氨正常值20~60μmol/L)。
臨床意義:血氨值偏高可能影響肝病患者肝昏迷的發(fā)生。其根據主要是:①本病發(fā)作時患者血氨及腦脊液中氨濃度明顯升高;②給某些肝硬變或慢性肝病患者大量高蛋白飲食或含銨藥物,可誘發(fā)本?。幌拗?a href="/w/%E8%9B%8B%E7%99%BD%E8%B4%A8" title="蛋白質">蛋白質攝入和采取降血氨治療后,病情有好轉,可使患者從昏迷中清醒。③給動物喂食大劑量銨鹽可使門靜脈血氨濃度升高,當超過肝臟處理氨的能力時,體循環(huán)血氨升高,動物出現(xiàn)神經癥狀及昏迷。
氨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毒性作用,目前認為主要是造成腦能量代謝障礙,以及直接干擾神經細胞膜的正常功能而造成。但是氨中毒不是肝性腦病的唯一發(fā)病機制。因為部分患者血氨并不增高,另一些血氨增高的肝病患者并不出現(xiàn)肝性腦病,昏迷程度也不與血氨升高呈平行關系,降低血氨措施并不對每個病例都有效。
凝血酶原活動度正常值75%~100%。
凝血酶原時間正常值為12-14秒。
凝血酶原時間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臨床意義:凝血因子大部分均在肝細胞內合成。在肝臟功能正常時,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動度在正常范圍。當肝臟實質受到損傷,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動度可呈不同程度的減低,機體可表現(xiàn)有出血傾向。
急性肝炎患者的PTA降低并不明顯,與正常值相比無明顯差異。而PTA下降最為明顯的則是病情急劇、肝臟實質細胞嚴重廣泛壞死的重癥肝炎患者,其次為肝硬化及慢性肝炎患者。國內外學者已公認,PTA小于40%為肝細胞壞死的肯定界限。PTA降低顯著是重癥肝炎發(fā)展至晚期的標志和預后不良的征兆。因此,臨床應重視肝炎患者凝血酶原活動度的動態(tài)變化,用以作為判斷肝炎患者病情輕重及預后的一十分敏感的指標。
9,甘膽酸(CG)
正常人血清甘膽酸含量:1.3±0.8mg/L,范圍0.4~2.98mg/L,肝炎診斷低限值為<3.18mg/L。
臨床意義:
(1)急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原發(fā)性肝癌、肝硬化、慢遷肝患者血CG均明顯高于正常人,且呈遞性增高。
(2)膽石癥伴黃疸患者膽管、膽囊排泄功能障礙引起血清CG顯著升高。
(3)肝硬化、梗阻性肝病、腸—肝循環(huán)障礙血清CG水平高于正常人。
正常值:25-38ug/dl
由肝細胞合成,在電泳分離時,常顯示在白蛋白的前方,其半衰期很短,僅約12小時。因此,測定其在血漿中的濃度對于了解蛋白質的營養(yǎng)不良、肝功能不全、比之白蛋白和轉鐵蛋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病越重,值越低。
臨床意義:除了作為一種靈敏的營養(yǎng)蛋白質指標,前白蛋白(PA)在急性炎癥、惡性腫瘤、肝硬化或腎炎時其血濃度下降。
(1).肝臟疾病時前白蛋白更敏感,有人認為有30%白蛋白正常的肝病患者的前白蛋白減少,壞死后肝硬化幾乎是零。肝硬化肝細胞壞死較輕,前白蛋白變化不大,預后較好,當病情改善時,前白蛋白亦迅速升高;
(2).亞急性肝壞死前白蛋白一直在低值,故前白蛋白可用作判斷肝病預后指標。肝癌以及阻塞性黃疸患者均可降低,其降低程度與病情有密切關系;
(3).結合轉氨酶、膽紅素檢測對不同類型肝臟疾病和非肝臟疾病有鑒別意義,如前白蛋白、轉氨酶、膽紅素均增高,多屬急性肝臟疾病,如前白蛋白不增高,僅轉氨酶、膽紅素增高則應考慮非肝臟本身疾病。
11,鐵蛋白(SF)
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少量鐵蛋白,但不同的檢測法有不同的正常值,一般正常均值男性約80-130ug/L(80-130ng/ml)女性約35-55ug/L(35-55ng/ml)
臨床意義:血清鐵水平在妊娠期及急性貧血時降低,急慢性肝臟損害和肝癌時升高,國內報道肝癌患者陽性率高達90%,可能有助于肝癌早期診斷。
這里只是一些較常見的肝功能檢查項目,各項目指標只可以作為參考值。肝功能檢查項目很多,去做肝功能檢查時,不一定所有肝功能檢查項目都做,只要根據病情做一些必要的檢查就可以了。
12,總膽汁酸
血清總膽汁酸測定對膽汁淤積有較高的特異性和靈敏度。肝外膽道阻塞和肝內膽汁淤積均可引起膽汁酸明顯增高。臨床上有些患者往往根據膽汁酸這個名稱,就自然聯(lián)想到黃疸,認為它是反映黃疸的指標,其實它與黃疸和血清膽紅素是兩個概念。膽紅素和膽汁酸在體內有不同的代謝系統(tǒng),單純膽汁淤積時,血清膽汁酸含量增高而膽紅素含量正常,沒有黃疸;高膽紅素血癥時,血清膽汁酸含量正常而膽紅素含量增高,可有黃疸,而膽汁淤積性黃疸時,兩者含量均增高并有黃疸出現(xiàn)。
一般來說,膽汁酸升高的原因主要包括(1)肝臟疾病:急性肝炎明顯升高;慢性肝炎,如慢活肝、慢遷肝等輕度升高;肝硬變、脂肪肝、肝癌等也可能升高。(2)膽道疾?。杭甭阅懙雷枞?。
血清中的膽紅素大部分來源于衰老紅細胞被破壞后產生出來的血紅蛋白衍化而成,在肝內經過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直接膽紅素,未在肝內經過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間接膽紅素,二者的和就是總膽紅素。
總膽紅素(TBIL):3.0-20.0 umol/L
直接膽紅素(DBIL):1.7-8.0 umol/L
間接膽紅素(IBIL):3.4-13.5 umol/L
臨床意義:臨床上主要用于診斷肝臟疾病和膽道梗阻,當血清總膽紅素有很大增高時,人的皮膚、眼睛鞏膜、尿液和血清呈現(xiàn)黃色,故稱黃疸。當肝臟發(fā)生炎癥、壞死、中毒等損害時均可以引起黃疸,膽道疾病及溶血性疾病也可以引起黃疸。以直接膽紅素升高為主常見于原發(fā)性膽汁型肝硬化、膽道梗阻等。以間接膽紅素升高為主常見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兒黃疸或者輸血錯誤等。肝炎與肝硬化病人的直接膽紅素與間接膽紅素都可以升高。
特別說明:一般來說小于34μmol/L的黃疸,視診不易察出,稱為隱性黃疸;34~170μmol/L為輕度黃疸;170~340μmol/L為中度黃疸;>340μmol/L為高度黃疸。完全阻塞性黃疸 340~510μmol/L;不完全阻塞者為170~265μmol/L;肝細胞性黃疸為17~200μmol/L;溶血性黃疸<85μmol/L。
|
乙肝科普知識
- 正確認識乙肝:一種普普通通的疾病
- 乙肝病毒是怎么傳播的?
- 如何看乙肝兩對半化驗單
- 兩種‘小三陽’攜帶,性質很不相同
- “大三陽”的同學,你有苦惱嗎?
- 乙肝"小三陽"比"大三陽"的肝炎更要重視
- 轉氨酶升高,說明什么?
- 不要耽誤抗病毒治療的時機
- 急性乙型肝炎,無需抗病毒治療
- 如何選擇合適的抗病毒藥物
- 抗病毒好藥---替諾福韋
- 核苷類藥治療慢性乙肝:何時到頭?
- 抗病毒藥物能治愈慢性乙肝嗎?
- 抗病毒治療能使肝硬化逆轉,這是真的嗎?
- 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該干什么?
- 與乙肝患者討論幾個與“性”相關的問題
- 乙肝媽媽到底能不能給寶寶母乳喂養(yǎng)
- 乙肝患者能否懷孕生小孩
- 飲酒對肝臟有什么傷害?
關于“肝功能檢查指標解讀”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