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學/小腸
醫(yī)學電子書 >> 《人體解剖學》 >> 人體各系統(tǒng)概要 >> 消化系統(tǒng) >> 小腸 |
人體解剖學 |
|
小腸small intestine是消化管中最長的一段,成人全長約5-7米。上端從幽門起始,下端在右髂窩與大腸相接,可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三部分。12指腸固定在腹后壁,空腸和回腸形成很多腸袢,蟠曲于腹膜腔下部,被小腸系膜系于腹后壁,故合稱為系膜小腸。小腸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十二指腸duodenum上端起自幽門、下端在第2腰椎體左側,續(xù)于空腸,長約25-30厘米,呈馬蹄鐵形包繞胰頭。在十二指腸中部(降部)的后內(nèi)側壁上有膽總管和胰腺管的共同開口(圖2-21),膽汁和胰液由此流入小腸。空腸jejunum約占空回腸全長的2/5,主要占據(jù)腹膜腔的左上部,回腸ileum占遠側3/5,一般位于腹膜腔的右下部。腔腸和回腸之間并無明顯界限,在形態(tài)和結構上的變化是逐漸改變的。

圖2-21 十二指腸和胰
小腸粘膜,特別是空腸,具有許多環(huán)狀皺襞和絨毛,大大擴大了粘膜的表面積,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和吸收。粘膜下層中有由表層上皮下陷形成的腸腺,開口于粘膜表面,分泌腸液。胰液和腸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借以分解蛋白質、糖和脂肪。膽汁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蛋白質、糖和脂肪必須分解為結構簡單的物質,方能通過腸絨毛的柱狀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和淋巴,也可通過上皮細胞間隙進入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小腸的肌膜由內(nèi)環(huán)、外縱兩層平滑肌組成,在回腸末端突入大腸處環(huán)形肌增厚,外覆粘膜形成兩個半月形的皺襞叫回盲瓣,具有括約肌的作用。外膜由結締組織構成,空回腸表面覆以腹膜臟層,叫做漿膜。
參看
![]() ![]() |
|
出自A+醫(yī)學百科 “人體解剖學/小腸”條目 http://timberreclaimed.com/w/%E4%BA%BA%E4%BD%93%E8%A7%A3%E5%89%96%E5%AD%A6/%E5%B0%8F%E8%82%A0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人體解剖學/小腸”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