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熱感冒
A+醫(yī)學百科 >> 風熱感冒 |
風熱感冒,病名。感受風熱之邪所致的表證?!?a href="/w/%E8%AF%B8%E7%97%85%E6%BA%90%E5%80%99%E8%AE%BA" title="諸病源候論">諸病源候論.風熱候》:“風熱病者,風熱之氣,先從皮毛入于肺也。肺為五臟上蓋,候身之皮毛,若膚腠虛,則風熱之氣,先傷皮毛,乃入肺也。其狀使人惡風寒戰(zhàn),目欲脫,涕唾出?!敝我?a href="/w/%E8%BE%9B%E5%87%89%E8%A7%A3%E8%A1%A8" title="辛涼解表">辛涼解表,發(fā)散風熱。方用銀翹散、桑菊飲、桔梗湯、上清散、菊花散等。若久而不愈,其人必虛,不得專用疏散。陽虛宜加參、術(shù),陰虛宜加地黃、五味,倍麥門冬、白芍。風熱感冒是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癥狀表現(xiàn)為發(fā)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粘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風熱感冒多見于夏秋季,外感風熱所致。中醫(yī)認為,風熱感冒是感受風熱之邪所致的表證。
目錄 |
基本概述
《諸病源候論.風熱候》:“風熱病者,風熱之氣,先從皮毛入于肺也。肺為五臟上蓋,候身之皮毛,若膚腠虛,則風熱之氣,先傷皮毛,乃入肺也。其狀使人惡風寒戰(zhàn),目欲脫,涕唾出?!敝我?a href="/w/%E8%BE%9B%E5%87%89%E8%A7%A3%E8%A1%A8" title="辛涼解表">辛涼解表,發(fā)散風熱。方用銀翹散、桑菊飲、桔梗湯、上清散、菊花散等。若久而不愈,其人必虛,不得專用疏散。陽虛宜加參、術(shù),陰虛宜加地黃、五味,倍麥門冬、白芍?! ?/p>
癥狀
1.喉嚨痛,通常在感冒癥狀之前就痛,痰通常黃色或帶黑色。
2.濃涕,通常黃色
4.便秘
5.身熱、口渴、心煩
6.脈像通常為數(shù)脈或洪脈,就是脈搏比正常的為快,為大?! ?/p>
小兒風熱感冒癥狀
小兒風熱感冒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燒重,但怕冷怕風不明顯,鼻子堵塞流濁涕,咳嗽聲重,或有黏稠黃痰,頭痛、口渴喜飲、咽紅、咽干或痛癢。大便干,小便黃,檢查可見扁桃體紅腫,咽部充血,舌苔薄黃或黃厚,舌質(zhì)紅、脈浮而快?! ?/p>
病理
風熱感冒,其起因通常是便秘,很多時屬于陽明經(jīng)癥。通常情況是這樣的,便秘兩天以后,喉嚨痛一兩天,然后出現(xiàn)感冒癥狀,這就是風熱感冒(也可以是外感熱邪,首先犯肺)。
風熱感冒應(yīng)用清熱宣肺的辛涼解表藥,如桑菊感冒片或銀翹解毒丸、羚翹解毒丸、羚羊感冒片,不能選用羌活丸、理肺丸,誤用會引起體溫升高,咽痛加重?! ?/p>
臨床診斷
風熱外感,多發(fā)生于春季。春季多風,氣候轉(zhuǎn)溫,故風與溫熱之邪多相兼致病。風熱感冒系風熱之邪侵襲肺衛(wèi),致衛(wèi)表不和,肺失清肅而出現(xiàn)的證候?! ?/p>
臨床表現(xiàn)為
主癥:①發(fā)熱,微惡風寒,無汗或有汗,頭痛身楚;②鼻塞,流黃濁涕,咳嗽,咽紅干痛。
次癥:微汗,口干渴,咯痰黃稠。
舌脈: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
凡具備主癥①及次證,或主癥②及次癥,并見典型舌脈者,即可診斷為風熱感冒?! ?/p>
治療
風熱感冒的治療,大多數(shù)情況就是通便(再配合清熱解表藥物,通常很快見效)。方法很多,喝點涼茶;吃些清熱解毒藥板藍根等。中成藥有三黃片,銀翹解毒片+牛黃解毒片,板藍根等等。也可以吃些治療風熱感冒的金銀花口服液之類的。
風熱感冒常用的其他療法有:
針刺療法
先針風池,針感應(yīng)向后頭顳部散射,后針其他各穴,強刺激,留針20分鐘,每日1次。鼻塞重加迎香、上星;頭痛加太陽、印堂;咽痛加刺少商放血;咳嗽加風門、肺俞。
②少商 中商 老商
均用三棱針微刺出血。咽痛加天突、合谷;頭痛加太陽;咳嗽加身柱;鼻塞加迎香。均用毫針中等刺激,徐徐提插,短促行針。
③少商 太陽 肺俞 大椎 手太陰肺經(jīng)
取消毒三棱針,在少商、太陽穴局部消毒后,點刺出血。在肺俞、大椎穴處,以投火法拔罐15分鐘。用梅花針對手太陰肺經(jīng)循行沿線叩刺出血。
④大椎 然谷
局部皮膚消毒后,以消毒大頭針在大椎穴處挑刺出血,然后火罐拔引。再以消毒三棱針在然谷穴點刺出血?! ?/p>
指針療法
手法:平補平瀉,即用拇指尖點動5次,揉動5次,再點動5次,再揉動5次。各穴均用此法。
梅花針療法
取穴:風池、大椎、合谷、曲池,以及胸背部、后頸部。頭痛加太陽;鼻塞加迎香;咳嗽加太淵、頜下。
手法:用梅花針中度或較重刺激,一日治療2~3次?! ?/p>
按摩療法
①推按正頂法 病人取坐位或俯臥位,醫(yī)者站其對面,雙手拇指置于病人兩眉中間之印堂穴處,用拇指腹面沿頭正中線向上直推至百會穴,復用按法點按,然后繼續(xù)向后頭推動直至枕骨上之風府穴,并用按法點按風府。如此反復操作3~5次。
②推偏頂法 病人坐位或臥位,醫(yī)者先用一只手固定病人頭部,另一只手從眉外端之太陽穴,經(jīng)耳輪上方、耳后推移至風池穴,改用揉法點按風池穴,待局部產(chǎn)生麻脹后,用手指輕輕揉動按壓點。如此反復操作2~3次。
③推揉脊背法 病人俯臥,雙上肢彎曲抱于胸前,自然呼吸,醫(yī)者站于病人頭前側(cè),雙拇指分別置于病人頸椎兩側(cè),治脊椎兩旁的足太陽經(jīng)脈,從頸椎至臀部,自上而下作直線推動,同時輔以順時針方向的揉動。如此反復操作2~3次。
④點按肩胛法 病人側(cè)臥或站立,醫(yī)者坐或站其后面,雙手拇指置于病人肩胛骨縫隙外,其余四指分別握定肩上部和肩胛骨下緣,兩拇指自大椎穴,沿肩胛縫向下點按,至肩胛骨下緣為止,點按時囑病人輕輕咳嗽。此法反復操作2~3次后,改用手掌于點按過的部位進行推動,自上而下反復3~5次?! ?/p>
自我按摩療法
①揉印堂 以拇指腹面放于印堂,揉按20~30次。
②揉太陽 以兩手拇指或中、食指各按同側(cè)太陽穴,各向內(nèi)揉按10~20次。
③揉按迎香 兩手中指或食指腹面各按同側(cè)迎香穴,同時向內(nèi)揉按20~30次,然后向上推抹20~30次。
④按揉風池 兩手拇指分別按于同側(cè)風池穴,由輕而重地向外揉按20~30次。
⑤拿按合谷 一手拇指按于另一手的合谷穴,其食指按掌面相應(yīng)部位,由輕漸重對拿20~ 30次(孕婦禁用)。
⑥點按大椎 用中指點按大椎穴20~30次。
⑦拿按曲池 一手拇指按在另一側(cè)的曲池穴上,其余四指附于肘下,由輕漸重按拿30~40 次。
以上穴位,可根據(jù)病情輕重選擇應(yīng)用,每日施行2~3次?! ?/p>
貼敷療法
①銀翹膏 金銀花12克,連翹12克,荊芥穗12克,淡豆豉9克,薄荷9克,桔梗9克,牛蒡子6克,淡竹葉6克,甘草12克,以麻油150毫升,熬藥去渣,加入黃丹150克,收膏。
取膏貼于鎖骨切跡上方和咽喉區(qū)(即會厭上方兩側(cè))。本膏有辛涼解表散熱作用。
白礬研為細末,與面粉共和,用醋或開水調(diào)成膏狀。取膏貼于兩側(cè)涌泉穴,覆以紗布、膠布固定。一日換。白礬性寒有清熱作用,敷于涌泉穴,取釜底抽薪之義。
③綠豆蛋清餅 綠豆粉100克,炒熱;雞蛋清1枚。二味調(diào)和作餅,敷胸部。3~4歲小兒敷半小時取下,不滿周歲小兒15分鐘取下?! ?/p>
熏洗療法
置黃柏、防風于砂鍋內(nèi),加水1500毫升,煎成1000毫升,用藥液蒸氣熏頸部兩側(cè)及天突穴、風池穴。每次20分鐘。同時吸入蒸氣10分鐘,每日1次。
②擦洗法 大蔥白125克,薄荷葉6克,黃酒125克。
將大蔥放碗內(nèi),加入溫開水半茶杯搗汁,再將黃酒燉開,沖薄荷葉,1~2分鐘后,倒出黃酒 (薄荷葉不用),連同蔥汁和勻。取毛巾蘸汁,擦兩太陽穴、兩肘彎、兩手心、兩窩、兩足心、尾閭骨旁及前后胸肋骨間。擦時要用力均勻,輕重適度。
③洗沐法 冬桑葉30克,黃菊花15克,黑山梔10克,獨活45克,天麻45克,薄荷湯為丸,熱水1000毫升化開洗頭。
預防
盛夏容易患風熱感冒,預防是關(guān)鍵,簡單介紹幾種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有助于輕松預防。
通:早晨起床后,及時打開窗戶,呼吸室外新鮮空氣,同時保持室內(nèi)空氣流通。
洗:早上用冷水洗臉,晚上用熱水泡腳,長期堅持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身體抵抗力
動:每天晨起后,適當慢跑一刻鐘,做早操,增強體質(zhì),增加機體免疫力。
漱:每天堅持早晚用淡鹽水和茶水漱口,可殺滅口腔中感冒病毒保持口腔清潔衛(wèi)生
穿:根據(jù)時令氣候和天氣預報及時添加衣服,不可硬撐。
聞:夏季準備一瓶陳醋或白酒,經(jīng)常打開蓋子聞聞,可提神醒腦,有效的預防感冒
飲:晚上睡覺前多飲熱水,用生姜片泡茶喝,對防止感冒有很好的效果。
熏:把陳醋加熱,關(guān)上門窗,每隔兩周熏一次,可有效的殺滅感冒病毒和微生物
保健
治風熱感冒的三湯
風熱感冒表現(xiàn)為發(fā)熱加重、頭痛、咽喉紅腫干澀疼痛、鼻塞涕黃,咳嗽痰黏或黃,且口渴喜飲,怕風。對鏡可觀察到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
還有可能加重頭面部痤瘡、便秘等。治法應(yīng)以辛涼解表為主。
第一湯:薄荷粥(選自《送余錄》)
薄荷15克煎取藥汁候涼,取粳米60克加水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薄荷汁及適量冰糖。稍溫即服,得汗最佳。
薄荷為疏散風熱之要藥,加粳米、冰糖制粥,能促使出汗,又有護胃作用。此湯飲對新感風熱者最適宜。
第二湯:桑菊薄荷飲
桑葉6克,菊花6克,薄荷 3克,苦竹葉15克,蜂蜜少許,加適量水,煮沸,代茶頻服。桑葉清肺熱;菊花疏散風熱,明目平肝;薄荷為疏散風熱之要藥,能迅速解除發(fā)熱頭痛等癥狀。有高血壓或頭痛、目糊之患者也較為適宜。
將雪梨1個去皮去核,把貝母6克、沙參10克、薄荷2 克及冰糖適量填入,合起放在碗內(nèi)加水蒸熟,早晚分食,連吃數(shù)日。此湯潤燥止咳,化痰宣肺,尤其適用于老年人、兒童感冒后熱病傷陰引起咽干咳嗽、肺熱痰黃,或津傷口渴、大便燥結(jié)等癥。
關(guān)于“風熱感冒”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