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葉

跳轉(zhuǎn)到: 導(dǎo)航, 搜索

淡竹葉
Dàn Zhú Yè
淡竹葉
別名 碎骨子、山雞米、金雞米、迷身草、竹葉門冬青、竹葉麥冬、金竹葉、長竹葉、山冬、地竹、野麥冬、淡竹米、林下竹、土麥冬
功效作用 清熱除煩,利尿。用于熱病煩渴,小便赤澀淋痛,口舌生瘡。
英文名 Common Lophatherum Herb, Common Lophatherum
始載于 本草綱目
毒性 無毒
歸經(jīng) 胃經(jīng)心經(jīng)、小腸經(jīng)
藥性
藥味

淡竹葉

Herba Loophatheri

(英)Common Lopatherum Herb

別名 竹麥冬、長竹葉山雞米、 山冬、野麥冬、土麥冬?! ?/p>

目錄

釋名】:

淡竹葉,為淡竹之葉。名麥冬者,其葉形如同麥門冬。  

來源

禾本科植物淡竹葉Lophatherum gracile Bongn.的莖葉。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根莖短縮而木化。須根稀疏,中部常膨大為紡錘形。稈直立,中空,節(jié)明顯。葉互生,廣披針形,長5~20cm ,寬1.5~3.5cm,先端漸尖,基部收縮成柄狀,無毛蔌兩面有小刺毛,脈平行并有小橫脈;葉鞘包稈,邊緣光滑或略被纖毛;葉舌短小,質(zhì)硬,具緣毛。圓錐花序頂生,小枝開展;小穗狹披針形,長7~12mm,寬1.5~2.5mm,最下1花為兩性,余為中性,脫節(jié)于穎之下;穎不等長,先端鈍,有5脈;第1稃長6~7mm;不育外稃相互包卷,先端有短芒。穎果深褐色?;ㄆ?~9月,果期10月。

生于林下或溝邊陰濕處,主產(chǎn)浙江、安徽、湖南、四川、湖北、廣東、江西?! ?/p>

采制

夏季未抽花穗前采收,曬干。  

化學(xué)成分

含蘆竹素(arundoin)、白茅素(cylindrin)、無羈萜(friedelin)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蒲公英萜醇(taraxerol)及氨基酸等?! ?/p>

性味

性寒,味甘、淡?! ?/p>

功能主治

清熱除煩,利尿。用于熱病煩渴、小便赤澀淋痛、口舌生瘡。  

淡竹葉的功效和臨床應(yīng)用:

1.竹葉石膏湯(《傷寒論》)治傷寒、溫病、暑病之后,余熱未清,氣精兩傷證。身熱多汗,心胸?zé)灒?a href="/w/%E6%B0%94%E9%80%86" title="氣逆">氣逆欲嘔,口干喜飲,或虛煩不寐舌紅苔少,脈細(xì)數(shù)竹葉6g,石膏50g,半夏9g,麥門冬20g,人參6g,甘草(炙)6g,粳米10g。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去六升,去渣,內(nèi)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服。方中竹葉清熱除煩,兼以生津,為君藥。

2.竹葉湯(《外臺秘要》)治眼赤。淡竹葉10g,黃連4枚,青錢20文,大棗(去皮核)20枚,梔子7枚,車前草10g。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以洗眼,每日~7遍。忌豬肉。方中淡竹葉配伍諸藥有清熱除煩,利尿之功。

3.單味煎湯,代茶飲,預(yù)防喉痛。

淡竹葉的歷史記載:

相傳,建安十九年,曹操獨(dú)攬大權(quán),在朝中威勢日甚,此時(shí)劉備已取得了漢中,羽毛漸豐,在諸葛亮的建議下,發(fā)兵聲討曹操。先鋒即是張飛與馬超。兵分路,張飛一路兵馬到巴西城后,即與曹操派來的大將張和相遇。張郃智勇雙全,筑寨拒敵。猛張飛急攻不下后,便指使軍士在陣前罵陣。張郃不理,在山寨上多置擂木炮石,堅(jiān)守不戰(zhàn),并大吹大擂飲酒,直氣得張飛七竅生煙,口舌生瘡,眾兵士也多因罵陣而熱病煩渴。

諸葛亮聞知后,便派人送來了50甕佳釀,并囑咐張飛依計(jì)而行。酒抬到了陣前,張飛吩咐軍士們席地而坐,打開酒甕大碗飲酒,自己更是把甕大飲。有細(xì)作報(bào)上山寨,張郃登高一看,果然如此,惡恨恨地罵道:“張飛欺我太甚!”傳令當(dāng)夜下山劫寨,結(jié)果遭到慘敗。原來張飛使的是一條“誘敵之計(jì)”,他們白天在陣前喝的不是什么“佳釀美酒”,而是孔明遣人送來的一種中藥湯———淡竹葉湯,既誘張郃上當(dāng),又為張飛和眾軍士們解火治病。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淡竹葉Lophatherum gracilie Brongn.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 淡竹葉為多年生、直立宿根草本,高50~100厘米;須根淡黃色,中部常膨大,形成紡錘狀、肉質(zhì)塊根。葉披針形,酷似竹葉,長5~22厘米,寬2~3.5厘米,有多數(shù)細(xì)小的平行脈,脈間有明顯的小橫脈?;ㄏ那镩g開放,排成圓錐狀的穗狀花序;小穗疏離,狹披針形或近圓柱形,連芒長7~12毫米,寬約2毫米,無柄或具很短的柄,脫節(jié)于穎之下,每個(gè)小穗有小花數(shù)朵,但僅第一小花可孕,其余不孕;穎2枚,闊長圓形,頂端鈍,邊緣膜質(zhì),具5脈,第一穎較短?。煌怙L卵形,長6~7毫米,頂端具短芒;內(nèi)稃短??;雄蕊2枚。穎果小,暗褐色,與內(nèi)外稃分離。

生于平地、丘陵或山谷較濕潤的灌叢中或疏林下。分布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qū)。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日本也有。

采收加工 夏秋未抽花穗前采收,除去須根,曬干。

藥材性狀 全草長30~60厘米,基部有少數(shù)黃白色根須。莖圓柱形,直徑約0.2厘米,有節(jié),淡黃綠色,斷面中空。葉鞘抱莖,開裂,有白色柔毛;葉片披針形,極似竹葉,常皺縮,卷曲,長5~20厘米,寬2~3.5厘米,淺綠色或黃綠色,葉脈平行?;ㄋ胱郧o頂生出,花細(xì)小,多已脫落。無臭,味淡。以葉片大、質(zhì)柔軟、色青綠、不帶根和花穗者為佳。

性味和功用 甘、淡,微寒。歸心、胃、小腸徑。清熱除煩,利尿。用于熱病煩渴,小便赤濁,淋病,口舌生瘡。常用量5~10克。

功用: 歸心、胃、小腸徑。清熱除煩,利尿。用于熱病煩渴,小便赤濁,淋病,口舌生瘡。

性味: 甘、淡,微寒?! ?/p>

食用注意

1、孕婦忌服。

2、腎虧尿頻者忌服。

3、不宜久煎,入食以鮮品為佳,煮粥時(shí)宜稀薄,不宜稠厚。

參看

關(guān)于“淡竹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xué)百科條目

個(gè)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dǎo)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