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白皮
A+醫(y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梓白皮 | 中藥圖典 |
梓白皮 Zǐ Bái Pí |
|
---|---|
別名 | 梓皮、梓木白皮、梓樹皮、梓根白皮、土杜促 |
功效作用 | 清熱,解毒,殺蟲。治時病發(fā)熱,黃疸,反胃,皮膚瘙癢,瘡疥。 |
英文名 | Root-bark of Ovate Catalpa |
始載于 |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
毒性 | 無毒 |
歸經(jīng) | 胃經(jīng)、膽經(jīng) |
藥性 | 寒 |
藥味 | 苦 |
【藥名】梓白皮
【漢語拼音】zi bai pi
【英文名】Root-bark of Ovate Catalp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talpa ouata G. Don[C.kaempferi Sieb.et Zucc.; C.henryi Dode]
【歸經(jīng)】歸膽;胃經(jīng)
【科屬分類】紫葳科
【拉丁文名】Cortex Catalpae Ovatae.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低山河谷,濕潤土壤,多栽培于村莊附近及公路兩旁。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曬干。
【資源分布】分布于長江流域及以北地區(qū)。
【動植物形態(tài)】梓 喬木,高達15m。樹冠傘形,主干通直,樹皮灰褐色,縱裂;幼枝常帶紫色,具稀疏柔毛。葉對生或近于對生,有時輪生;葉柄長6-18cm;葉片闊卵形,長寬近相等,長約25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全緣或淺波狀,常3淺裂,兩面均粗糙,微被柔毛或近無毛,側脈4-6對,基部掌狀脈5-7條。頂生圓錐花序,花序梗微被疏毛,長12-28cm;花萼2唇開裂,長6-8mm,綠色或紫色;花冠鐘狀,淡黃色,內(nèi)面具2黃色條紋及紫色斑點,長約2.5cm,直徑約2cm;能育雄蕊2,花絲插生于花冠筒上,退化雄蕊3;子房上位,棒形,柱頭2裂。蒴果線形,下垂,長20-30cm,粗5-7mm。種子條橢圓形,長6-8mm,兩端具有平展的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
【性味】味苦;性寒
【藥材基源】為紫葳科植物梓的根皮或樹的韌皮部。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9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水洗浴。
【出處】《中華本草》
|
出自A+醫(yī)學百科 “梓白皮”條目 http://timberreclaimed.com/w/%E6%A2%93%E7%99%BD%E7%9A%AE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梓白皮”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