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扭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小腸扭轉是指小腸袢沿其腸系膜縱軸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扭轉超過180°,使扭轉腸袢的兩端及腸系膜血管均受壓,腸管發(fā)生完全的或部分的閉塞和血運障礙,從而形成閉袢性絞窄性腸梗阻。

目錄

小腸扭轉的病因

(一)發(fā)病原因

1.解剖異?!?a href="/w/%E8%82%A0%E7%B3%BB%E8%86%9C" title="腸系膜">腸系膜過長及腸系膜未固定于后腹壁者,致使腸袢活動度較大,多發(fā)生扭轉,多為先天畸形,小腸的Meckal憩室、小腸的旋轉不全,都是腸扭轉的原因,但也有一些病例無明顯原因。先天異??赡艽嬖诜N族差異,至少各國發(fā)病率有明顯的不同,如前蘇聯(lián)、芬蘭、波蘭較多見,而英美卻少見。如先天性小腸旋轉異常,腸袢兩端間的距離因解剖異?;蜓仔源植诙^短,腸系膜因有炎性粘連而致系膜根部有縮窄者;腸袢因索帶狀的粘連而固定于腹部的某一點者,亦可引起腸袢扭轉。

2.誘發(fā)因素 小腸扭轉除上述因素外,還需誘發(fā)因素才能促使扭轉形成,主要為腸袢的重力作用或體位的突然改變所造成的梗阻性因素。在我國,農村中腸扭轉發(fā)病率較高,這是與食物中纖維素過多和餐后勞動有關。飽食后腸管重量增加,促使腸蠕動加強。當餐后立即參加劇烈勞動,身體前俯時,由于重力而下垂的腸袢向某一方向旋轉產生輕度扭轉,而當身體突然直立時,由于慣性關系腸系膜繼續(xù)旋轉而加重了扭轉的程度,便可產生急性完全性腸扭轉。食物中纖維殘渣過多,腸腔中因便秘蛔蟲團塊等的積滯而重量明顯增加。

小腸扭轉對腸梗阻發(fā)生取決于受累腸袢的長度,如扭轉的腸袢短小,管腔極易梗阻;扭轉的腸袢較長,腸袢的扭轉可不明顯,亦不發(fā)生梗阻癥狀

(二)發(fā)病機制

小腸梗阻的兒童患者多為腸道發(fā)育畸形所致;成年患者多繼發(fā)于一定的病理基礎之上,如手術后局部的粘連、腸系膜腫瘤、系膜過長等,小腸扭轉多為順時針方向,通常超過270°。小腸扭轉發(fā)生后是否有腸梗阻的表現(xiàn)還與發(fā)生扭轉的腸袢長短和扭轉的度數(shù)有一定的關系。一般而言。扭轉的腸袢短小時更容易出現(xiàn)梗阻,而腸袢較長時,一般需要扭轉180°~360°以上時才會造成梗阻。小腸扭轉發(fā)生后其系膜也隨之發(fā)生扭轉,腸系膜血管被扭曲壓迫,影響腸袢的血運(圖1),容易發(fā)生腸穿孔腹膜炎。

扭轉可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后者有時可自行回復,也可能發(fā)展為完全性。扭轉可涉及部分小腸或全部小腸,也常見于乙狀結腸。扭轉使系膜絞窄,先壓迫靜脈,回流受阻,組織充血水腫;繼而發(fā)生動脈供血障礙。腸管早期腫脹,呈紫紅色,顏色逐漸轉暗,最后成為黑色,失去彈性和光澤,并有血性滲出及臭味。腸腔有較多血性液。腸系膜水腫增厚,可有出血。

小腸扭轉的癥狀

小腸扭轉表現(xiàn)為急性機械性腸梗阻癥狀。常有飽食后劇烈活動等誘發(fā)因素,發(fā)生于兒童者則常與先天性腸旋轉不良等有關。表現(xiàn)為突然發(fā)作劇烈腹部絞痛,多在臍周圍,常為持續(xù)性疼痛陣發(fā)性加重;腹痛常牽涉腰背部,病人往往不敢平仰臥,喜取胸膝位或蜷曲側臥位;嘔吐頻繁,早期腹脹不明顯,壓痛較輕,無明顯腹肌緊張反跳痛;可以沒有高亢的腸鳴音。隨時間的推移,腹脹明顯并逐漸加劇,有時呈不對稱性腹脹,腹部壓痛肌緊張腹部有時可捫及壓痛的擴張腸袢。

本病以急性完全性腸梗阻為特點,于體位改變后出現(xiàn)突發(fā)性劇烈腹部絞痛,可伴腰背部牽涉痛;隨時間的推移,腹脹明顯并逐漸加劇,有時呈不對稱性腹脹,腹部壓痛和肌緊張,強迫體位。腹部X線檢查符合絞窄性腸梗阻的表現(xiàn),可見空腸回腸換位,或排列成多種形態(tài)的小跨度蜷曲腸袢等征象。超聲CT檢查,可見“漩渦征”。

小腸扭轉的診斷

小腸扭轉的檢查化驗

白細胞升高:白細胞明顯升高(>15×109/L)可于早期出現(xiàn),這可能是腸缺血痙攣引起的一種應激反應。

1.腹部X線平片 可見小腸普遍脹氣和多個液平面(圖2),有時可見假腫瘤征、車輪狀或花瓣樣小腸影或出現(xiàn)空、回腸換位征。但如果全小腸扭轉,則可能僅見胃和十二指腸脹氣,小腸積氣不明顯,或僅偶見小液平面(圖3)。

2.超聲檢查 小腸扭轉時彩色多普勒超聲可有特征性表現(xiàn):①小腸、十二指腸及胃擴張,內充滿液體或以液體為主的內容物;②腸系膜根血管位置移動,表現(xiàn)為靜脈“包繞”腸系膜上動脈,彩色多普勒檢查表現(xiàn)為順時針方向的“漩渦征”(圖4);③腸蠕動減弱或靜止不動;④腹腔內出現(xiàn)游離液體暗區(qū)或原有液體暗區(qū)迅速增多;⑤腸壁內血流信號減少,尤其是動脈信號消失。

3.選擇性腸系膜血管造影 小腸扭轉診斷一般不用血管造影,偶爾因其它原因進行選擇性腸系膜上動脈造影,如該動脈或梗阻無痙攣,可見動脈隨系膜扭轉成圈(圖5)。

4.CT掃描 典型者顯示閉袢型腸梗阻,閉袢內腸管擴張、充氣明顯,有液平面,根據(jù)腸粘連形態(tài),可判斷空腸、回腸位置發(fā)生了置換。在不同層面,可出現(xiàn)“C”字形腸袢或“咖啡豆”征,腸內積液多,也可出現(xiàn)“假腫瘤”征。擴大腸袢壁薄,皺襞細少,呈絞窄缺血改變,增強后閉袢腸管如絞窄重,往往腸壁強化不足或不強化。腸系膜水腫,腸系膜靜脈回流受阻而擴張,并可見腸系膜連同其血管糾集、扭曲,形成旋渦狀,稱“旋渦”征(圖6)。由于腸系膜靜脈回流少,腸腔滲液多,故下腔靜脈腸系膜上靜脈可能略顯萎陷,管徑小,增強的密度小。

小腸扭轉的并發(fā)癥

小腸扭轉后期可出現(xiàn)腹水、腹膜刺激征休克。

小腸扭轉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一)治療

在病程的早期可先試行非手術療法,但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尤其是病情較重或有腹膜刺激征,則應及時采取手術治療。

1.非手術治療

(1)適應證:①全身情況好,血壓、脈搏基本正常的早期扭轉;②無腹膜刺激征或經初步非手術療法明顯好轉者;③X線片上無腸穿孔壞死征象者。對年老體弱不宜接受手術、無絞窄的扭轉,也可以試用。

(2)方法:除常規(guī)進行胃腸減壓,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應用抗生素等基本治療外,還可選用以下方法。

①顛簸療法:病人取膝肘(掌)位,加大膝肘間的距離,充分暴露下腹。術者立于病床一側,或將擔架放在地上,虛騎于病人之上,兩手合抱病人腹下,然后抬起腹部突然放松,逐漸加大顛簸幅度。如果腹脹明顯,可將腹部左右搖晃,上下反復顛簸。重點在臍部和臍下部。一般一次連續(xù)施行3~5min后休息片刻,至少要連續(xù)施行3~4次。通常在1~2次顛簸后即有輕松感,癥狀可減輕。如顛簸后無便意,可給少量肥皂水灌腸,以刺激腸蠕動。

推拿療法:病人取仰臥位。先在腹部涂以滑石粉,再以輕柔手法由劍突向右下腹方向撫摸2~3min。然后進行繞腹周推拿,但一定要與扭轉方向相反,否則可使扭轉加重。手法可由輕逐漸加重,但不可過大,有效時腹部的抵抗感減輕乃至柔軟,此時??陕牭?a href="/w/%E8%82%A0%E9%B8%A3%E9%9F%B3" title="腸鳴音">腸鳴音亢進,也有明顯的氣過水音。推拿時可根據(jù)需要改變病人體位,重點推拿有觸脹感的部位。如腹壁張力過大,可取胸肘(掌)體位,以使之放松。經推拿10~20min如無便意,可讓病人起床活動,間隔1~2h,再推拿1次。若有效,則有大量稀便排出,腹部體征也隨之減輕或消失。

2.手術治療 對于病情重,已有腹膜刺激征或非手術治療無效者,應在積極的術前準備后早期手術。金凌應等研究了107例小腸扭轉發(fā)病時間與病死率的關系,發(fā)現(xiàn)小腸扭轉2h內施行手術者,病死率0%;扭轉6h以上施行手術者,病死率約35%;隨著時間的推延,病死率逐漸升高。

手術進腹后首先將因扭轉而膨脹的腸袢挽出切口外,仔細檢查其系膜扭轉的方向和扭轉程度,并判斷腸袢的生機,再依據(jù)其腸管的生機決定手術方式。有兩種基本術式:

(1)小腸扭轉復位術:復位前先行減壓,一方面可避免膨脹的腸袢在復位時發(fā)生破裂,另一方面可以減少腸內容物中毒素吸收。復位時將扭轉的腸袢按其相反方向回轉復位。復位后如腸管血運恢復,無壞死,則需進一步解決復發(fā)的問題;如移動性盲腸可固定于側腹壁,乙狀結腸過長部分折疊固定于降結腸內側。

(2)腸切除吻合術:確定腸袢已壞死無疑,應先阻斷已壞死腸管的血管,再行復位切除,以阻止腸腔內毒性物質吸收。腸切除術后所留小腸過短時將會出現(xiàn)嚴重的病理生理紊亂—短腸綜合征。因此,需要作小腸廣泛切除時應持特別慎重的態(tài)度,盡可能多地保留哪怕1cm的小腸。如病人情況尚好,可做一期腸切除吻合。

(二)預后

腸扭轉是各類腸梗阻中較嚴重的一種,病死率可高達15%~20%以上。早期診斷和恰當?shù)闹委熓歉纳祁A后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小腸扭轉的護理

加強衛(wèi)生知識宣傳,告誡人們避免飽餐后立即進行體力勞動,有習慣性便秘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應設法通便并養(yǎng)成規(guī)律的排便習慣,對腸蛔蟲癥、巨結腸癥等,應予以早期治療。

參看

關于“小腸扭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