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地丁

(重定向自地丁草
跳轉(zhuǎn)到: 導(dǎo)航, 搜索

苦地丁
Kǔ Dì Dīnɡ
苦地丁
別名 地丁草、苦丁、小雞菜、地丁、紫花地丁、扁豆秧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治溫病高熱煩躁,流感,傳染性肝炎腎炎,瘰疬腮腺炎,疔瘡及其它化膿性感染
英文名 Bunge Corydalis Herb, Herb of Bunge Corydalis
始載于 中藥志
毒性 小毒
歸經(jīng) 心經(jīng)、脾經(jīng)
藥性
藥味

苦地丁

(《中藥志》)

異名】地丁(《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cè)》),地丁草(《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cè)》)。

【來源】為罌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地丁紫堇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基本無毛。根細(xì)直,長3-10cm,少分枝,淡黃棕色。莖3-4條,叢生。莖葉互生;葉柄長0.4-4cm;葉片長1.5-3.5cm,灰綠色,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末裂片倒卵形,上部常2淺裂成3齒。總狀花序頂生,長1-6.5cm,果期可達(dá)12cm;苞片葉狀,羽狀深裂;花梗長1-3mm;萼片2枚,小,早落;花淡紫色,長10-12mm;花瓣4,外輪2瓣先端兜狀,中下部狹細(xì)成距,距長4.5-6.5mm,內(nèi)輪2瓣形小;雄蕊6,每3枚花絲合生,形成2束;子房狹橢圓形,外被柔毛。蒴果狹扁橢圓形,長1.2-2cm,花柱宿存,內(nèi)含種子7-12枚。種子扁球形,直徑1.5-2mm,黑色,表面光滑,具白色膜質(zhì)種阜?;ㄆ?-5月,果期5-6月。

【采集】夏季采集全草,洗凈、曬干、切段。

【藥材】為干燥皺縮全草,長5~10厘米,葉具長柄;葉片3回羽狀深裂,裂片狹細(xì)。葉腋有淡紫色小花,或長橢圓形扁平的莢果,表面灰綠色,內(nèi)含數(shù)粒扁圓形、黑色的種子。味苦。

化學(xué)成分】含有10多種生物堿。從其中得到苦地丁甲素、乙素、丙素和丁素(暫名)4種不同的生物堿。另含香豆精類內(nèi)酯、甾體皂甙、酚性物質(zhì)、中性樹脂和揮發(fā)油等。

【藥理作用】用人胚腎原代單層上皮細(xì)胞組織培養(yǎng),其水提取物(1:80)對(duì)單純皰疹病毒有抑制作用,能延緩孤兒病毒致細(xì)胞病變的作用。用全草制成苦地丁注射劑,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堿。有體外抗菌作用,對(duì)甲型鏈球菌、肺炎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有抑制(試管法);對(duì)葡萄球菌(金黃色和白色)、八疊球菌也有作用(瓊脂平板打洞法)。亦用人胚腎原代單層上皮細(xì)胞組織培養(yǎng),1:10苦地丁注射液對(duì)脊髓灰質(zhì)炎(疫苗株)愛柯18、柯薩奇B1、腺病毒Ⅲ型均未見抑制;對(duì)4個(gè)凝血單位的流感亞甲京科68-1株(1:160)無抑制,而對(duì)副流感仙臺(tái)株有抑制。毒性很小,小鼠用相當(dāng)于人用量的120倍左右(8毫升/公斤)腹腔注射,未見死亡;用10毫升/公斤則有3/10死亡??嗟囟∽⑸湟簩?duì)麻醉貓與犬靜脈注射,可見暫時(shí)性血壓下降,半分鐘內(nèi)恢復(fù);用離體蛙心灌注,有抑制心臟的作用。

中藥化學(xué)成分】全草含多種生物堿:消旋的和右旋的紫董醇靈堿(corynoline),乙酰紫堇醇靈堿(acetylcorynoline),四氫黃連堿(tetrahydrocoptisine),原阿片堿(protopine),右旋異紫堇醇靈堿(isocorynoline),四氫刻葉紫堇明堿(tetrahydrocorysa-mine),二氫血根堿(dihydrosanguinarine),乙酰異紫堇醇靈堿(acetylisocorynoline),11-表紫堇醇靈堿 (11-epicorynoline),紫堇文堿(corycavine),比枯枯靈堿(bicuculline),12-羥基紫堇醇靈堿(12-hydroxycorynoline),斯氏紫堇堿(scoulerine),碎葉紫堇堿

(cheilanthifoline),大棗堿(yuziphine),去甲大棗堿(noryu-ziphine),異波爾定堿(isoboldine),右旋地丁紫堇堿(bungeanine),右旋13-表紫堇醇靈堿(13-epicorynoline)。

性味】①《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cè)》:"苦辛,寒。"

②《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cè)》:"性寒,味苦,小毒。"

【歸經(jīng)】《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cè)》:"入心、脾經(jīng)。"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治溫病高熱煩躁,流感,傳染性肝炎,腎炎,瘰疬,腮腺炎,疔瘡及其它化膿性感染。

①《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cè)》:"清熱解毒。治癰疽疔腫,淋巴結(jié)結(jié)核。"

②《河北中藥手冊(cè)》:"治急性傳染性肝炎。"

③《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cè)》:"消炎解毒。治黃疸肝炎,高熱煩躁。"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鮮者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急性傳染性肝炎:地丁一兩,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cè)》)

②治痢疾:地丁草配火線草、地榆,煎湯服。(《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cè)》)

③治指頭感染初起,淋巴管炎(紅絲疔)紅腫熱痛:地丁、野菊花各一兩。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cè)》)

④治疔腫:鮮地丁、蔥白、生蜂蜜搗敷。(《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cè)》)

⑤治濕熱瘡瘍:地丁一兩,金銀花一兩,蒲公英一兩,大青葉三錢。水煎服。(《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cè)》)

【臨床應(yīng)用】治療感染性疾病:用青綠色或黃綠色具有角果之苦地丁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相當(dāng)于生藥2克。每次~4毫升肌肉注射,小兒酌減,每日2次,或根據(jù)病情增減。治療流感、上感、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扁桃體炎急性腎炎、急慢性腎盂腎炎等共297例,治愈184例(62.3%),有效70例(23.3%),無效43例(14.4%)。

關(guān)于“苦地丁”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xué)百科條目

個(gè)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dòng)作
導(dǎo)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