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雞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樗雞
Chū Jī
別名 紅娘子、灰花蛾
功效作用 活血通經;玫毒散結。主血瘀經閉;腰傷疼痛;陽痿;不孕瘰疬;癬瘡;狂犬咬傷
英文名  
始載于  
毒性 有毒
歸經 肝經
藥性
藥味

【名稱】: 樗雞

【釋名】: 紅娘子、灰花蛾。

【氣味】: 苦、平、有小毒。(不可近目)

【主治】:

1、子宮虛寒,月經不調。用樗雞六十枚,大黃、皂莢、葶藶各一兩,巴豆一百枚,共研為末,加棗肉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棉裹塞陰道內,三日取出。每日以雞蛋三枚、胡椒末二分,同炒吃,酒送下。久則子宮變暖。

2、瘰疬結核。用樗雞十四枚,乳香砒霜各一錢,硇砂殘半,黃丹五分,共研為末,加糯米粥和藥作餅,貼患處。一月病愈。

3、橫痃便毒。用雞蛋一個,開孔,放入樗雞六個,紙飲煨熟。去樗雞,只吃雞蛋,酒送下?! ?/p>

樗雞.中藥材.版本二

【拼音名】Chū Jī

【別名】紅娘子、灰花蛾

【來源】

藥材基源:為蠟蟬科動物樗雞的成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corma delicatula White

采收和儲藏:7-8月捕捉,捕后蒸死或烤死,曬干。

【原形態(tài)】樗雞,體長14-22mm,寬6-8mm。頭狹小,復眼黑褐色。額延長如象鼻。前胸背板淺褐色;腹部大,黑褐色,腹部背面黑色,間被白色粉霜。前翅基半部淡褐色而稍帶綠色,有黑斑20余個,端半部黑色,翅脈白色;后翅基部呈紅色,有黑斑7-8個,翅端黑色。紅色與黑色交界處有白帶,體翅常有粉狀白蠟。尾端逐漸狹小。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多九棲于樗、榆、刺槐、女貞及多種果樹上。

資源分布:盛發(fā)于我國北方。

【藥理作用】給小鼠一次性灌胃鮮樗雞勻漿20g/kg、干樗雞煎劑25g/kg,觀察7天,小鼠無死亡發(fā)生。給小鼠按4.2g/kg給藥連續(xù)4星期,小鼠體重增長,紅細胞數、白細胞數、血色素及血清AST和ALT與對照組比較無差異用40%鮮樗雞勻漿和40%樗雞乙醇浸液泡過的濾紙片貼于人體上壁皮膚,4-8h取下,結果40%鮮樗雞勻漿組無紅腫反應,40%樗雞乙醇浸液組有一人局部微紅,12h內消失。用樗雞乙醇浸液3g/10ml,涂小鼠耳,4h后觀察,樗雞可引起小鼠耳水腫,但無發(fā)泡現象。0.14g/ml的樗雞頭足翅混懸液、0.12g/ml去頭足翅混懸液小鼠灌胃的最大耐受量分別為7.59g/kg,6.44g/kg。

性味】味苦;辛;性平;有毒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活血通經;玫毒散結。主血瘀經閉;腰傷疼痛;陽痿;不孕瘰疬;癬瘡;狂犬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入丸、散,0.1-0.2g。外用:適量,研末敷貼或調涂。

【摘錄】《中華本草》

參考

關于“樗雞”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