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
A+醫(yī)學百科 >> 心源性休克 |
心源性休克(心血管內科)是指由于心臟功能極度減退,導致心輸出量顯著減少并引起嚴重的急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的一種綜合征。其病因以急性心肌梗死最多見,嚴重心肌炎、心肌病、心包填塞、嚴重心律失常或慢性心力衰竭終末期等均可導致本癥。本病死亡率極高,國內報道為70%-100%,及時、有效的綜合搶救可望增加患者生存的機會?! ?/p>
目錄 |
特點
1.由于心泵衰竭,心輸出量急劇減少,血壓降低;微循環(huán)變化的發(fā)展過程?;旧虾?a href="/w/%E4%BD%8E%E8%A1%80%E5%AE%B9%E9%87%8F" title="低血容量">低血容量性休克相同,但常在早期因缺血缺氧死亡;
2.多數病人由于應激反應和動脈充盈不足,使交感神經興奮和兒茶酚胺增多,小動脈、微動脈收縮,外周阻力增加,致使心臟后負荷加重;但有少數病人外周阻力是降低的(可能是由于心室容量增加,剌激心室壁壓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血管運動中樞的抑制);
3.交感神經興奮,靜脈收縮,回心血量增加,而心臟不能把血液充分輸入動脈,因而中心靜脈壓和心室舒張期末容量和壓力升高;
4.常比較早地出現較為嚴重的肺淤血和肺水腫,這些變化又進一步加重心臟的負擔和缺氧,促使心泵衰竭?! ?/p>
病因
3.心瓣膜口堵塞、嚴重心律失常,慢性心功能不全終末階段等心臟疾病,均可誘發(fā)休克?! ?/p>
癥狀表現
1.嚴重的基礎心臟病表現;
2.體循環(huán)衰竭表現:持續(xù)性低血壓、少尿、意識障礙、末梢紫紺等;亦可同時合并急性肺水腫表現;
3.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動脈壓<10.7KPa(80mmHg);中心靜脈壓正?;蚱撸恍妮敵隽繕O度低下。
診斷依據
1.嚴重的基礎心臟病(廣泛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填塞、心律失常、機械瓣失靈等)。
2.休克的典型臨床表現(低血壓、少尿、意識改變等)。
3.經積極擴容治療后低血壓及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反惡化。
4.血流動力學指標符合以下典型特征:(1)平均動脈壓<8KPa(60mmHg);(2)中心靜脈壓正?;蚱?;(3)左室舒張末期充盈壓或肺毛細血管契嵌壓升高;(4)心輸出量極度低下。
治療
治療原則:
1.應在嚴密的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下積極開展各項搶救治療。
2.糾正低血容量。心源性休克時由于外周灌注不足,兒茶酚胺分泌增多,導致微循環(huán)障礙,繼而微循環(huán)淤滯,最終發(fā)生多臟器功能衰竭賀DIC,所以改善微循環(huán)是治療重點。
3.合理應用多種血管活性藥物和利尿劑。無論何種原因休克,最終都會有周圍循環(huán)灌注不足,所以只要補充適當的液體,擴血管藥總是有益的,在血液動力學監(jiān)測下(即使沒有血液動力學監(jiān)測)可以用硝普鈉,心源性休克時使用硝普鈉的目的是降低前后負荷,一般不作為首選,只用于其它內科治療無效時,一般與多巴胺聯合應用,保證補液充足的前提下應用,硝普鈉使用劑量不能太大。在血壓都不能維持的情況下,硝普納是不能用的。
4.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失調。
5.建立有效的機械輔助回圈。
6.治療原發(fā)心臟病。
用藥原則:
1.心源性休克病死率極高,治療難度大,各項搶救措施應在嚴密的心臟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下進行,給藥途徑優(yōu)先考慮經血管直接給藥以盡快獲得療效。
2.心源性休克的治療用藥類型及劑量呈高度個體差異,應結合基礎病變,臨床特點及血流動力學指標綜合制訂全面的治療方案,并隨時進行調整。
3.主動脈內氣囊反搏與藥物治療相配合能提高搶救成功率。
參看
關于“心源性休克”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