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放射痛
A+醫(yī)學百科 >> 下肢放射痛 |
下肢放射痛癥狀:可以沿著下腰部、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前或后外側至足跟。疼痛性質以放射性刺痛為主。下肢放射痛可以先于腰痛發(fā)生,亦可能在腰痛癥狀出現后出現,這兩種情況因人而異。
目錄 |
下肢放射痛的原因
眾所周知腰椎間盤在脊柱的負荷與運動中承受強大的壓應力,大約在20歲以后,椎間盤開始退變,并構成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基本病因,此外,腰椎間盤突出癥與下列因素有關:
(1)外傷:對臨床病例的觀察表明:外傷是椎間盤突出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兒童與青少年的發(fā)病,與之密切相關,在脊柱輕度負荷和快速旋轉時,可引起纖維環(huán)的水平破裂,而壓應力主要使軟骨終板破裂,亦有人認為,外傷只是引起椎間盤突出的誘因,原始病變在于無痛的髓核突入內層纖維環(huán),而外傷使髓核進一步突出到外面有神經支配的外層纖維環(huán),從而引起疼痛。
(2)職業(yè):職業(yè)與腰椎間盤突(脫)出的關系十分密切,例如:汽車和拖拉機駕駛員長期處于坐位和顛簸狀態(tài),以致在駕駛汽車時,椎間盤內壓力較高,可達0.5kPa/cm2。在踩離合器時壓力可增加至1kPa/cm2,容易造成腰椎間盤突出。從事重體力勞動和舉重運動者因過度負荷更易造成椎間盤退變,因在彎腰狀態(tài)下,如果提20kg的重物,椎間盤內的壓力可增加到30kPa/cm2以上。
(3)遺傳因素:腰椎間盤突出癥有家族性發(fā)病的報道,在國內材料較少。此外,統計數字表明,印第安人、非洲黑種人和因紐特人的發(fā)病率較其他民族的發(fā)病率明顯為低。其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4)腰骶先天異常:腰骶段畸形可使發(fā)病率增高,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體畸形、小關節(jié)畸形和關節(jié)突不對稱等。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應力發(fā)生改變,從而構成椎間盤內壓升高和易發(fā)生退變、損傷的因素之一。
下肢放射痛的診斷
(1)腰痛癥狀:90%以上的患者均有這種表現。其疼痛范圍主要是在下腰部及腰骶部,以持久性的鈍痛最為常見。平臥位時疼痛可減輕,站立位及坐位時,這種疼痛可以加重。
(2)下肢放射痛癥狀:可以沿著下腰部、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前或后外側至足跟。疼痛性質以放射性刺痛為主。下肢放射痛可以先于腰痛發(fā)生,亦可能在腰痛癥狀出現后出現,這兩種情況因人而異。
(3)下肢感覺及運動功能減弱癥狀:由于神經根的損害,導致了其支配的體感區(qū)的感覺及運動功能減弱甚至喪失。常見表現有:皮膚麻木、發(fā)涼、皮溫下降等等,嚴重時出現肌肉萎縮甚至肌肉癱瘓。
馬尾神經癥狀癥狀:這類癥狀表現為會陰部麻木刺痛,排尿無力,排便失禁等。
下肢放射痛的鑒別診斷
下肢神經性疼痛:神經性疼痛是指由中樞或外周神經系統原發(fā)性病變或功能障礙而引起的疼痛綜合征。可由外傷或/和疾病致末梢神經、脊髓后根、脊髓及其以上中樞神經某些部位損傷而引發(fā)。
下肢感應痛或放射痛的腰背痛:慢性腰背痛主要以腰背、腰骶和骶髂部的疼痛為主,有單純性腰背痛和伴有下肢感應痛或放射痛的腰背痛之分。
(1)腰痛癥狀:90%以上的患者均有這種表現。其疼痛范圍主要是在下腰部及腰骶部,以持久性的鈍痛最為常見。平臥位時疼痛可減輕,站立位及坐位時,這種疼痛可以加重。
(2)下肢放射痛癥狀:可以沿著下腰部、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前或后外側至足跟。疼痛性質以放射性刺痛為主。下肢放射痛可以先于腰痛發(fā)生,亦可能在腰痛癥狀出現后出現,這兩種情況因人而異。
(3)下肢感覺及運動功能減弱癥狀:由于神經根的損害,導致了其支配的體感區(qū)的感覺及運動功能減弱甚至喪失。常見表現有:皮膚麻木、發(fā)涼、皮溫下降等等,嚴重時出現肌肉萎縮甚至肌肉癱瘓。
馬尾神經癥狀癥狀:這類癥狀表現為會陰部麻木刺痛,排尿無力,排便失禁等。
下肢放射痛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一、非手術治療之中包括
1、臥床休息 2、藥物治療 3、牽引療法 4、物理治療 5、推拿治療 6、針灸治療 7、封閉療法 8、小針刀療法
二、手術治療中包括
1.常規(guī)開放性手術(包括: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經腹椎間盤手術) 2、椎間盤鏡手術
3、人工腰椎間盤置換
三、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
1、膠原酶化學溶解療法 2、臭氧注射療法 3、經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 4、射頻熱凝靶點穿刺技術
(一):物理治療 、推拿治療、針灸治療
物理治療包括電療、三維牽引、中藥汽化、熱療等方法,和推拿、針灸等治療目的基本相同。就是以緩解病人的臨床癥狀為主,而非根治手段。由于腰突癥的病人多數伴隨慢性腰肌勞損,梨狀肌肉緊張,腰椎間盤突出物壓迫的神經隨神經走過的部位肌肉痙攣造成腰腿痛,一般醫(yī)院會用理療、推拿、針灸等治療手段來緩解肌肉的緊張和痙攣。所以做過理療的病人,在做理療時會舒服一點。理療、推拿、針灸等治療方法,只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配合治療,如果病情嚴重,只有另尋其他治療方法。
(二):手術治療
1、常規(guī)開放手術:
常規(guī)開放手術包括: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經腹椎間盤手術、椎體融合術等。手術的目的是直接切除病變腰椎間盤髓核,解除神經根壓迫而達到治療目的。由于腰椎的特殊生理位置的限制,因此手術破壞了正常的腰椎骨生理結構,造成手術損傷大,易造成腰椎術后失穩(wěn),術后瘢痕組織粘連,術中誤傷神經根等一系列不良反應,所以多數病人懼怕手術,如何避免手術中造成的以上不良反應呢?這一直是醫(yī)學界的一大難題。
2、膠原酶溶解術
人體椎間盤的主要組分就是膠原組織,利用膠原酶對膠原分子的特異溶解性,通過將膠原酶注射到椎間盤突出部位,使突出物中的膠原組分被破壞、溶解,完全可以達到使突出物變小、消失,從而解除神經壓迫、改善臨床癥狀的目的。
3、 臭氧溶核術(PIMOI):該療法采用細針穿刺到椎間盤內,注射少量臭氧氣體使髓核組織脫水萎縮,達到使椎間盤減壓的目的。主要原理是利用臭氧的瞬間完成的、強大的氧化功能,達到脫水、消炎和鎮(zhèn)痛的作用。
4、經皮激光腰椎間盤減壓術(PLDD):利用激光能量使病變的髓核內空洞化,降低椎間盤內的壓力,緩解和消除對坐骨神經或脊神經的壓迫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5、經皮穿刺內鏡椎間盤切除術(PED):椎間盤鏡分側路椎間盤鏡與后路椎間盤鏡。側路椎間盤鏡是在切吸的基礎上,附加椎間盤鏡系統。使切吸在椎間盤鏡監(jiān)測下進行更加安全有效。后路鏡則是融合了側路椎路鏡與椎板間小開窗技術的優(yōu)點,僅在椎間盤病變對應點上開一小口,放入椎間盤鏡系統,利用精細的手術器械,完成取出病變髓核的過程,達到治療的目的。
6、經皮腰椎間盤切吸術(PLD):在影像監(jiān)控下,將工作套管直接進入椎間盤內,利用鉗夾切割及負壓系統取出部分髓核,從而降低盤內壓力,使纖維環(huán)壓力減輕,解除對神經根的壓迫。
(三)食物療法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在生活中可配合食療,以下幾種方法可供參考:
(1)海帶25g,荔枝15g,小茴香15g。加水共煮,每日飲服一次。
(2)生韭菜(或根)500g。搗汁溫服,每次ml,每日2次。
(3)淡菜300g。烘干研末,與黑芝麻150g炒熟,拌勻,早晚各服一匙。
(4)芝麻15g,大米100g。將芝麻用水淘凈,輕微炒黃后研成泥狀,加大米煮粥。每日劑,供早餐食用。
參看
關于“下肢放射痛”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