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尾粟
A+醫(y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鼠尾粟 | 中藥圖典 |
鼠尾粟 Shǔ Wěi Sù |
|
---|---|
別名 | 線香草、老鼠尾、鼠尾牛頓草、鼠尾草、牛頓草、牛尾草、狗屎草 |
功效作用 | 清熱,涼血,解毒。主治傷暑煩熱,痢疾,熱病便泌,小兒時熱,尿血。 |
英文名 | herb of Purple Indian Dropseed |
始載于 | 《福建中草藥》 |
毒性 | 無毒 |
歸經 | 心經、肺經、肝經、大腸經、膀胱經 |
藥性 | 平 |
藥味 | 甘 |
【漢語拼音】shu wei su
【英文名】herb of Purple Indian Dropseed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porobolus fertilis(Steud.)W.D.Clayt[Agrostis fertilis Steud.;Sporobolus indicus(L.)R.Br.var.purpurso-suffusus(Ohwi)Koyama]
【內容介紹】:
鼠尾粟 (《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鼠尾粟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
鼠尾粟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
稈叢生,直立,質較堅硬,平滑無毛。
葉長15~45厘米,寬1~5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截頭形,通常內卷;葉鞘疏松裹莖,下部者長于節(jié)間而上部者短于節(jié)間。
圓錐花序開展或緊縮,長10~35厘米,分枝直立,密生小穗;小穗灰綠而略帶紫色,長約2毫米;第一穎長約為第二穎的1/2,先端鈍,透明,無脈,第二穎卵形,長約為小穗的1/2,先端鈍或短尖,透明,1脈;外稃卵形,先端短尖,內稃寬,先端鈍,稍短于外稃,脈微細。
穎果倒卵形或矩圓形,長約1毫米。
夏、秋抽穗。
生于曠野和路旁。
分布我國東南部至西南部。
【采集】夏、秋采收,鮮用或曬干。
【性味】甘淡,平。
①《閩南民間草藥》:甘,平,無毒。
②《實用中草藥》:性平,味淡。
①《閩南民間草藥》:祛濕,解毒,治久痢。
③《福建中草藥》:清熱,涼血,解毒,利尿。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鮮品2~4兩)?! ?/p>
選方
①治高熱抽筋神昏:鮮牛頓草根四兩。
水三碗煎至一碗,加食鹽少許沖服。
12小時內服三次。
(《泉州本草》) ②預防流腦:鼠尾三至五兩。
煎服。
另用綠豆煎湯加鹽少許,當茶飲。
(廈門《新療法與中草藥選編》) ③防治流行性乙型腦炎:鮮鼠尾牛頓草根四兩,紅糖二兩。
水煎,分三次服,連服三至七天。
(《閩南民間草藥》) ④治傳染性肝炎:牛頓草全草二兩,茵陳一兩。
煎湯,一日分、三次服。
連續(xù)服之,至愈為度。
(《泉州本草》) ⑤治久痢赤白:鮮鼠尾牛頓草一兩。
水煎調糖服,日一次。
(《閩南民間草藥》) ⑥治小兒熱結,小腹脹滿,小便不利:鮮牛頓草根二兩。
水煎,分三次飯前服。
(《泉州本草》)
|
關于“鼠尾粟”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