鸛骨
A+醫(y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鸛骨 | 中藥圖典 |
鸛骨 Guàn Gǔ |
|
---|---|
別名 | 原動物白鸛、冠雀、鸛雀、負釜、黑尻、背灶、皂裙、鶴、老鸛、撈魚鸛 |
功效作用 | 解毒;止痛。主癆瘵;腹痛;喉痹;蛇咬傷 |
英文名 | Stork bone |
始載于 | 《名醫(yī)別錄》 |
毒性 | 無毒 |
歸經(jīng) | 肺經(jīng)、脾經(jīng) |
藥性 | 寒 |
藥味 | 甘 |
目錄 |
鸛骨 (《別錄》)
來源
為鸛科動物白鸛的骨胳?! ?/p>
考證
出自《名醫(yī)別錄》。
1.陸璣《詩疏》:鸛,鸛雀也,似鴻而大,長頸赤喙,白身黑尾翅,樹上作巢,大如車輪,卵如三升杯。2.陶弘景:鸛亦有兩種,似鵠而巢樹者為白鸛,黑色,曲頸者為烏鸛,今宜用白者?! ?/p>
動物形態(tài)
白鸛(陶弘景),又名:冠雀(《后漢書》),鸛雀、負釜、黑尻、背灶、皂裙(陸璣《詩疏》),鸛(《別錄》),老鸛、撈魚鸛。體長約120厘米。嘴形粗健,長直而略側(cè)扁,角黑色,先端漸形尖細,色亦較淡。虹膜淡粉紅而外圈黑色;眼周及頦囊的裸出部朱紅。全體大多白色;肩羽、翼上覆羽、初級和次級飛羽均呈光輝黑色,大部分外翈呈銀輝色。腳長,暗紅色,脛下部裸出;趾長居中,向前三趾的基部有蹼相連著,后趾位置不較他趾為高,爪短鈍?;顒佑陂_闊沼澤和潮濕草地上,夜宿高樹,常集群生活。繁殖于我國北方地區(qū),至長江流域及長江以南地區(qū)越冬?! ?/p>
性味
①《別錄》:"味甘,無毒。" ②《藥性論》:"大寒。"
功用主治
①《別錄》:"主鬼蠱諸疰毒,五尸心腹疾。"
②《藥性論》:"治尸疰、鬼疰腹痛。炙令黃,末,空心暖酒服方寸匕。"
③《本草拾遺》:"腳骨及嘴主喉痹,蛇虺咬,及小兒閃癖,大腹痞滿,并煮汁服之,亦燒為黑灰飲服。"
選方
治積聚,胸痛連背,走無常處,或在藏,或腫在腹,或奄奄然而痛:鸛骨三寸,雄黃、莽草、丹砂(一作'丹參')、牡蠣(一作'牡丹')各四分,藜蘆、桂心、野葛各二分,斑貓十四枚,巴豆四十枚,蜈蚣一枚,芫菁十四枚,上十二味,末之,蜜丸,服如小豆大二丸,日三,以知為度。(《千金方》鸛骨丸)
用藥禁忌
《本草拾遺》“禿人毛發(fā),沐湯中不少許,發(fā)盡脫,亦不更生?!?/p>
|
出自A+醫(yī)學百科 “鸛骨”條目 http://timberreclaimed.com/w/%E9%B9%B3%E9%AA%A8 轉(zhuǎn)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guān)于“鸛骨”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