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藥花
A+醫(y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酒藥花 | 中藥圖典 |
酒藥花 Jiǔ Yào Huā |
|
---|---|
別名 | 酒曲花、大蒙花、麻柳、花醉魚草、雞骨紫、蒙花樹 |
功效作用 | 解毒,殺蟲,止癢。治蜂窩織炎,瘡癤,跌打損傷,腳癬,婦女陰癢。 |
英文名 | |
始載于 | 《貴州民間藥物》 |
毒性 | 有毒 |
歸經(jīng) | 心經(jīng)、肝經(jīng)、腎經(jīng)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 |
【拉丁名】Buddleia davidii Franch.
【異名】酒曲花(《貴州藥植目錄》),大蒙花(《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馬錢科植物大葉醉魚草的枝葉、根皮。
【植物形態(tài)】大葉醉魚草,又名:蒙花。
灌木,高1~5米。
枝長而擴散,嫩枝具四棱,密被白色星狀絨毛。
葉對生,披針形,長11~13厘米,寬3~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密鋸齒,上面綠色,下面密被白色絨毛;托葉萎縮為一帶狀,介于2葉之間。
穗狀花序,直立或稍下垂;萼鐘狀,4裂,裂片披針形,密被星狀絨毛;花冠管狀,長0.7~1厘米,4裂,紫色,外面通常光滑或稍有柔毛,喉部為橙黃色;雄蕊4,著生花冠中部;子房上位,柱頭棒狀。
蒴果長圓狀,先端尖,長6~8毫米。
花期3~4月。
果期5~6月。
生山溝、路旁、山腳或灌叢中。
分布陜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變種絳花醉魚草、穆坪醉魚草亦同等入藥。
【采集】枝葉夏、秋采收。
根皮于春、秋采挖,曬干。
【性味歸經(jīng)】辛,苦, 溫,有毒。入心、肝、腎三經(jīng)。
①《貴州民間藥物》:治腳癬,婦女陰癢,止咳,殺蟲。
②《貴州草藥》:驅(qū)風散寒,消積止痛。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錢;或泡酒。
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選方】①治感冒風寒:酒曲花五錢。
煨水服。
(《貴州草藥》) ②止咳:酒藥花三錢,款冬花、枇杷葉各二錢。
蒸冰糖吃。
(《貴州民間藥物》) ③治風濕疼痛:酒曲花根一兩。
泡酒服。
(《貴州草藥》) ④治麻風:大蒙花枝葉一兩,蒼耳子四兩。
共研細粉,與十二斤面粉混勻做蒸饃。
每次吃饃半斤,每日吃二次。
另以葉及根皮適量,煎水洗患處。
(《陜西中草藥》) ⑤治疳積:酒曲花五錢。
煨水服。
(《貴州草藥》) ⑥治腳癬:酒藥花葉數(shù)張。
研末,加白礬少許,擦患處;或取鮮葉揉爛擦患處。
(《貴州民間藥物》) ⑦治婦女陰癢:酒藥花五錢至一兩,棉花子三錢。
搗爛,制成栓形,用布包好塞陰道內(nèi)。
(《貴州民間藥物》) ⑧治刀傷跌撲:酒曲花葉。
搗絨,外包傷處;并取全草一兩,煨水服。
|
關(guān)于“酒藥花”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