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皮樟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豺皮樟 | 中藥圖典 |
豺皮樟 Chái Pí Zhānɡ |
|
---|---|
![]() |
|
別名 | 大灰木、百葉仔、白柴、香葉子、過山香、山桂、山肉桂、脆脆香、豺皮黃肉楠、白葉仔、硬釘樹、假面果、啫喳木 |
功效作用 | 行氣活血止痛;祛風(fēng)濕。主胃痛;腹痛;痢疾;腹瀉;痛經(jīng);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 |
英文名 | |
始載于 | |
毒性 | |
歸經(jīng) | 胃經(jīng)、脾經(jīng)、肝經(jīng)、腎經(jīng)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 |
豺皮樟 Litsea rotundifolia var. oblongifolia
樟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dá)5米。 葉互生,革質(zhì),長(zhǎng)3-7厘米,寬1.5-2.8厘米,中脈隆起,葉柄密有褐色柔毛。雌雄異株,傘形花序,花被片6,有疏毛,能育雄蕊9,花藥4室,內(nèi)向瓣裂。果球形,直徑約6毫米。
分布于廣東、廣西、江西、湖南、貴州。生于山下灌木叢或疏林。種子含脂肪油;果葉含芳香油。
【別名】大灰木、百葉仔、白柴、香葉子
【來源】樟科黃肉楠屬(六駁屬)植物豺皮黃肉楠Actinodaphne chinensis (Blume) Nees[Litsea rotundifolia (Nees) Hemsl. var. oblongifolia (Nees) Allen],以根入藥。全年可采,洗凈陰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低山灌木叢、疏林或丘陵地帶。
【性味歸經(jīng)】辛,溫。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行氣止痛,活血通經(jīng)。用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腰腿痛,跌打損傷,痛經(jīng),胃痛,腹瀉,水腫。
【用法用量】 0.5~1兩。水煎或泡酒分2次服。
【用藥禁忌】病因風(fēng)熱者禁用。
【摘錄】《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
|
出自A+醫(yī)學(xué)百科 “豺皮樟”條目 http://timberreclaimed.com/w/%E8%B1%BA%E7%9A%AE%E6%A8%9F 轉(zhuǎn)載請(qǐng)保留此鏈接
關(guān)于“豺皮樟”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