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葉

跳轉(zhuǎn)到: 導航, 搜索

葛葉
Gě Yè
別名  
功效作用 止血。主外傷出血
英文名 leaf of Lobed kudzuvine
始載于 名醫(yī)別錄
毒性  
歸經(jīng) 肝經(jīng)
藥性
藥味

中藥大辭典》:葛葉

【出處】 《別錄》

【拼音名】 Gě Yè

【來源】 為豆科植物葉片。

【原形態(tài)】 形態(tài)詳"葛根"條。

化學成份】 葉含洋槐甙0.17~0.35%。

【功效與作用】 ①《別錄》:"主金瘡止血。"

②《本草圖經(jīng)》:"主金刃瘡,山行傷刺血出,卒不可得藥,但挼葉敷之。"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葛葉

【出處】 出自《名醫(yī)別錄

【拼音名】 Gě Yè

【英文名】 leaf of Lobed kudzuvine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藤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 [P.thunbergiana(Sieb.et Zucc.)Benth.;P.hirsuta(Thunb.)Scheneid.;P.pseudohirsuta Tang et Wang]2.Pueraria thomsonii Benth.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 1.野葛 多年生落葉藤本,長達10m。全株被黃褐色粗毛。塊根圓柱狀,肥厚,外皮灰黃色,內(nèi)部粉質(zhì),纖維性很強。莖基部粗壯,上部多分枝。三出復葉;頂生小葉柄較長;葉片狀圓形,長5.5-19cm,寬4.5-18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有時淺裂,側(cè)生小葉較小,斜卵形,兩邊不等,背面蒼白色,有粉霜,兩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托葉盾狀著生,卵狀長橢圓形,小托葉針狀??偁罨ㄐ蛞干蝽斏ü谒{紫色或紫色;苞片狹線形,早落,小苞片卵形或披針形;萼鐘狀,長0.8-1cm,萼齒5,披針形,上面2齒合生,下面1齒較長;旗瓣近圓形或卵圓形,先端微凹,基部有兩短耳,翼辯狹橢圓形,較旗瓣短,常一邊的基部有耳,龍骨瓣較翼瓣稍長;雄蕊10,二體;子房線形,花柱彎曲。莢果線形,長6-9cm,寬7-10mm,密被黃褐色長硬毛。種子卵圓形,赤褐色,有光澤?;ㄆ?-8月,果期8-10月。

2.甘葛藤 藤本。根肥大。莖枝被黃褐色短毛或雜有長硬毛。三出復葉,具長柄;托葉披針狀長橢圓形,有毛;小葉片菱狀卵形至寬卵形,有時3裂,長9-21cm,寬8-18cm,先端短漸尖,基部圖形??偁罨ㄐ蛞干恍“研?;花萼鐘狀,長1.2-1.5cm,萼齒5,披針形,較萼筒長,被黃色長硬毛;花冠紫色,長1.3-1.8cm。莢果長橢圓形,扁平;長10-12cm,寬1-1。2cm,密被黃褐色長硬毛。種子腎形或圓形?;ㄆ?-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山坡、路邊草叢中及較陰濕的地方。

2.栽培或野生于山野灌叢和疏林中。

資源分布:1.除新疆、西藏外,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2.分布于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化學成份】 葉含洋槐甙(Robinin)0.17-0.35%。

【性味】 味甘;微澀;性涼

歸經(jīng)肝經(jīng)

【功效與作用】 止血。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爛敷。

【各家論述】 1.《別錄》:主金瘡止血。

2.《本草圖經(jīng)》:主金刃瘡,山行傷刺血出,卒不可得藥,葉敷之。

【摘錄】 《中華本草》

關(guān)于“葛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