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轉(zhuǎn)到: 導航, 搜索

,病名。出《靈樞.經(jīng)筋》。又稱痓。以項背強急,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為主證。《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治》:“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悲d病有虛實之分。實證多因風、寒、濕、痰、火邪壅滯經(jīng)絡(luò)而成。虛證多因過汗失血,素體虛弱,氣虛血少,津液不足,筋失濡養(yǎng),虛風內(nèi)動所致?!?a href="/w/%E9%87%91%E5%8C%AE%E8%A6%81%E7%95%A5%E5%BF%83%E5%85%B8" title="金匱要略心典">金匱要略心典》卷上:“蓋病有太陽風寒不解,重感寒濕而成痙者,亦有亡血竭氣,損傷陰陽,而病變成痙者。”實證以祛邪為主,可兼扶正。虛證以益氣養(yǎng)血為主,兼予熄風。有剛痙、柔痙、陽痙陰痙、三陽痙、三陰痙、風痙、風寒痙風痰痙、痰火痙、濕熱痙、熱甚發(fā)痙、血虛發(fā)痙、虛痙等,詳各條。

關(guān)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