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牙皂

(重定向自牙皂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豬牙皂
Zhū Yá Zào
豬牙皂
別名 牙皂、小牙皂、眉皂、皂莢、雞棲子、皂角、豬牙皂角、烏犀、小皂、小皂莢
功效作用 通竅,滌痰,搜風,殺蟲。治中風口噤,頭風,風痼,喉痹痰喘痞滿積滯,關格不通,癰腫,疥癩,癬疾,頭瘡。
英文名 FRUCTUS GLEDITSIAE ABNORMALIS
始載于 名醫(yī)別錄
毒性 有毒
歸經 肺經大腸經
藥性
藥味 、

豬牙皂

【英文名】 FRUCTUS GLEDITSIAE ABNORMALIS

【別名】牙皂、小牙皂、眉皂.皂莢,雞棲子,皂角,豬牙皂角,烏犀,小皂,小皂莢

【來源】豆科皂莢屬植物皂莢Gleditsia sinensis Lam.因受外傷等影響而結出的畸形小莢果。秋季采收,除去雜質,曬干。

【性狀】本品呈圓柱形,略扁而彎曲,長5~11cm ,寬0.7~1.5cm。表面紫棕色或紫褐色,被灰白色蠟質粉霜,擦去后有光澤,并有細小的疣狀突起及線狀或網狀的裂紋。頂端有鳥喙狀花柱殘基,基部具果梗殘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棕黃色,中間疏松,有淡綠色或淡棕黃色的絲狀物,偶有發(fā)育不全的種子。氣微,有刺激性,味先甜而后辣。

【鑒別】

(1) 本品粉末棕黃色。石細胞眾多,類圓形、長圓形或形狀不規(guī)則,直徑15~53μm 。纖維大多成束,直徑10~25μm,壁微木化,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及少數簇晶,形成晶纖維;纖維束旁常伴有類方形厚壁細胞。草酸鈣方晶長 6~15μm ;簇晶直徑6~14μm。木化薄壁細胞甚多,紋孔及孔溝明顯。果皮表皮細胞紅棕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壁較厚,表面可見顆粒狀角質紋理。

(2)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8ml ,加熱回流5 分鐘,放冷,濾過。取濾液 0.5ml,置小瓷皿中,蒸干,放冷,加醋酐3 滴,攪勻,沿皿壁加硫酸2 滴,漸顯紅紫色。

(3) 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l,煮沸10分鐘,濾過,濾液強烈振搖,即產生持久的泡沫(持續(xù)15分鐘以上)。

性味歸經】辛、咸,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祛痰開竅,散結消腫。用于中風口噤,昏迷不醒,癲癇痰盛,關竅不通,喉痹痰阻,頑痰喘咳,咯痰不爽,大便燥結;外治癰腫。

【用法用量】 1~1.5g ,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研末吹鼻取嚏或研末調敷患處。

【注意】孕婦及咯血吐血患者禁用。

【貯藏】置干燥處,防蛀。

【備注】

(1)此藥性極銳利,非痰結實癥,虛弱者、孕婦以及有咯血傾向者均忌用。

(2)有文獻認為豬牙皂與皂莢的原植物是兩個不同的種,經四川省中藥研究所在豬牙皂主產區(qū)四川省青川縣實地調查,發(fā)現牙皂與皂莢同長在一株樹上,當地根本沒有所謂的“牙皂樹”,而是皂莢樹受外傷等影響就結牙皂。一般采用冬季或春初砍傷或釘子釘入樹干的方法,使皂莢樹結牙皂,并把這種方法稱為“放漿”。因此,過去將豬牙皂原植物訂名為“牙皂樹”是錯誤的。

【摘錄】《中國藥典》

參看

關于“豬牙皂”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