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體爆裂骨折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椎體爆裂骨折又稱為垂直型壓縮性骨折,較少見,多屬不穩(wěn)定型。由于本型骨折的骨折片易侵入椎管,故截癱的發(fā)生率高,應引起注意。

目錄

椎體爆裂骨折的病因

(一)發(fā)病原因

多由縱向垂直壓縮暴力所致。

(二)發(fā)病機制

由縱向垂直壓縮暴力所致,因此多發(fā)生于施工現場及坑道作業(yè)時。好發(fā)于頸5、6椎體,其次為頸4、7椎體。此時后縱韌帶多同時受損,以致骨折片常突至椎管而傷及脊髓脊神經根。同時伴有強烈前屈者,其損傷更為嚴重(圖1)。部分病例椎弓同時受累并表現出粉碎性骨折狀,由于前、中、后三柱連續(xù)性喪失而有明顯椎節(jié)不穩(wěn)。

1.前柱受累 椎體骨折,纖維環(huán)纖維前縱韌帶斷裂。

2.中柱缺失 椎體后部骨折,后部纖維環(huán)破裂及后縱韌帶斷裂。

3.后柱斷裂 后部結構雙側骨折。

椎體爆裂骨折的癥狀

除一般頸椎外傷癥狀外,其主要特征如下:

1.傷情較重 由于造成這種損傷的暴力較重,且直接作用于頭頂部,因此頸椎受累嚴重,易合并有顱腦傷,并應注意寰樞椎有無伴發(fā)傷。

2.癱瘓發(fā)生率高 爆裂的骨片易向空虛的椎管方向發(fā)生位移而造成脊髓損傷,因此,其癱瘓發(fā)生率多在70%左右,有時可高達90%以上,應注意。

3.頸部上肢癥狀明顯 由于椎體爆裂后后方的小關節(jié)也隨之變位,從而造成頸椎椎節(jié)的嚴重不穩(wěn),以致因脊神經根受壓或受刺激而引起上肢及頸椎局部癥狀,且較一般損傷為重。

1.外傷史 由縱向垂直暴力所致。

2.臨床表現 如前所述,其傷情一般較重,應全面檢查。

3.影像學檢查 根據X線正位及側位片多可確定診斷。在常規(guī)X線平片上可顯示棘突間隙呈楔形增寬,椎體亦呈楔形狀,并于椎體下方可有三角形骨塊。其中楔形變嚴重者,多伴有程度不同的脊髓癥狀。對這樣的病例應選用MRICT檢查。晚期病例也可選擇脊髓造影(傷后早期不宜選用,但可酌情行CTM檢查)。

椎體爆裂骨折的診斷

椎體爆裂骨折的檢查化驗

除常規(guī)正、側位X線平片可顯示骨折及骨折片移位外,體層片、CTMRI更有利于對損傷范圍、骨折類型、骨折片移位的方向和程度及對脊髓的影響等進行判定。個別病例可行MRI檢查,以明確椎動脈的狀態(tài)。

椎體爆裂骨折的并發(fā)癥

易造成脊髓損傷并發(fā)癱瘓,其發(fā)生率高達70%~90%以上,亦可并發(fā)顱腦損傷。

椎體爆裂骨折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一)治療

除一般性急救及治療措施外,應依據以下傷情進行處理。由于其屬于不穩(wěn)定型骨折,在前柱和中柱遭受破壞的情況下,后柱也易同時受累。因此,既往通過后路固定融合的認識已受到挑戰(zhàn)。因為,后路手術因不易獲得有效的減壓和固定而易使治療失敗,多需附加另外的手術。因此,目前大多數學者主張采取前路減壓+融合+鋼板螺釘固定術。實際上,這種帶有垂直的暴力所致的嚴重不穩(wěn)定型骨折更需要前路減壓及固定術,而不是后路固定。后路固定失敗的原因主要是:

1.椎體前方骨折使前縱韌帶纖維環(huán)前部纖維椎間盤斷離(前柱)。

2.椎體向后移位易引起后部纖維環(huán)纖維及后縱韌帶破裂(中柱)。

3.如同時伴有雙側關節(jié)突關節(jié)松動、位移,或是椎弓根或雙側椎板骨折,后部穩(wěn)定性則幾乎完全喪失(后柱)。

反之,當頸椎出現這種Denis三柱損傷時,應當采用前路手術。后路固定僅作為加強,可靠的固定還是前路3個節(jié)段的鋼板螺釘或是人工椎體植入。骨質

損少者,也可選用Cage植入內固定術,這種手術可以從前方切除損傷的椎間盤,并完成椎體間植骨;術后支具固定3~4周,一般3個月可融合,此時應拍攝屈伸位X線平片以證實融合的可信性。

(1)無脊髓損傷者:宜選用顱骨持續(xù)牽引3~5周,而后更換頭-頸-胸石膏固定4~6周。亦可采用Halo支具進行牽引與固定。為使患者早日重返社會,也可選擇手術療法。

(2)伴不完全性脊髓損傷者:在綜合療法(脫水、保持呼吸道通暢等)實施下,先行牽引療法;如神經癥狀明顯減退或消失,按前法處理;如神經癥狀加重、無改善或恢復到一定程度即停滯不前時,應采取前路切骨減壓術,并輔以植骨融合或內固定術。在手術操作時務必小心,切勿使骨片進一步向椎管內移位,以防由不完全性癱瘓轉變成完全性癱瘓

(3)伴完全性脊髓損傷者:其多屬頸椎完全性損傷,若無更為嚴重的并發(fā)傷,應待病情穩(wěn)定后及早施術(以前路手術為佳),行切除碎骨片、減壓及固定術,并恢復頸椎的穩(wěn)定,以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活動、護理及康復。

(4)晚期病例:對椎節(jié)失穩(wěn)者,宜行椎節(jié)融合術;其中伴有不完全性脊髓傷的患者,多需行前路切骨減壓及撐開植骨融合術(圖2)。對完全性癱瘓病例,主要是通過根性減壓及上肢手術重建手腕部功能。此外尚應注意防治并發(fā)癥,除一般并發(fā)癥外,主要是肺部墜積性肺炎褥瘡等,應及早加以防治。

(二)預后

其預后明顯較前者差,尤其是頸椎椎管狹窄合并嚴重脊髓損傷的病例,多難以獲得完全恢復。對脊髓橫斷性損傷者,主要是預防并發(fā)癥、重建上肢功能及進行康復療法。

參看

關于“椎體爆裂骨折”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