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測量體溫方法

跳轉(zhuǎn)到: 導航, 搜索

醫(yī)學電子書 >> 《基礎護理學》 >> 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觀察及測量 >> 體溫的觀察及測量 >> 測量體溫方法
基礎護理學

基礎護理學目錄

(一)體溫

1.水銀體溫計的種類及結(jié)構(gòu)

(1)種類

口表


①口表:盛水銀的端較細長,可作口腔或腋下測量。

肛表


②肛表:盛水銀一端呈圓柱形,用于直腸測溫。

(2)結(jié)構(gòu)水銀體溫計是由一根有刻度的真空玻璃毛細菅構(gòu)成。其末端有貯液槽,內(nèi)盛水銀。當水銀槽受熱后,水銀膨脹而沿著毛細管上升,其高度和受熱程度成正比。體溫表的毛細管下端和水銀槽之間有一凹縮處,可使水銀柱遇冷不致下降。

體溫計和刻度為35-42℃,每1℃之間分成10小格,每一小格表示0.1℃,在相當于0.5℃和1℃的地方用較粗且長的線標示。在37℃處則染以紅色。

2.電子體溫計(充電式)采用電子感溫探頭來測量溫度,測得的溫度直接由數(shù)字顯示,讀數(shù)直觀,測溫準確,靈敏度高。使用時只需將探頭放入外套內(nèi),外套使用后丟棄。注意探頭須插入外套頂端,置探頭于病人的測量部位,如舌下熱窩處維持60秒,即可讀數(shù)字。

化學點狀體溫計


3.化學點狀體溫計 此體溫計內(nèi)有若干化學單位,在45秒內(nèi)能按特定的溫度來改變體溫表上點狀的顏色。當顏色點從白色變成綠色或藍色時,即為所測的體溫。該體溫表用后即丟棄,可避免交叉感染。

(二)測量方法

1.用物體溫計放入盤內(nèi)(墊紗布)或體溫籃內(nèi),紗布,記錄本,筆和手表。

2.操作方法測量前,先清點體溫計總數(shù),檢查體溫計有無破損,水銀柱是否在35℃以下。備好用物攜至病床邊,對初診或新入院病人給予解釋,以取得合作。

口腔測溫


(1)口腔測溫 適用于成人,清醒、合作狀態(tài)下,無口鼻疾患者。將口表水銀端斜放于舌下熱窩(舌系帶兩側(cè)),囑病人緊閉口唇,勿用牙咬,3分鐘后取出,用消毒紗布擦凈,看明度數(shù),將體溫計甩至35℃以下,放回容器內(nèi),記錄結(jié)果。

腋下測溫


(2)腋下測溫 常用于昏迷、口鼻手術(shù)、不能合作病人和肛門手術(shù)者、腹瀉嬰幼兒。消瘦者不宜使用。解開病人胸前衣扣,輕揩干腋窩汗液,將體溫計水銀端放于腋窩深處緊貼皮膚,屈臂過胸,必要時托扶病人手臂,10分鐘后取出,用消毒紗布擦凈,看明度數(shù)體溫計甩至35℃以下,放回容器內(nèi)記錄結(jié)果。

(3)直腸測溫常用于不能用口腔或腋下測溫者。有心臟疾患者不宜使用,因肛表刺激肛門后,可使迷走神經(jīng)興奮,導致心動過緩。囑病側(cè)臥,屈膝仰臥或俯臥位,露出臀部,體溫計水銀端涂潤滑油,將體溫計輕輕插入肛門3-4cm,3分鐘后取出,用衛(wèi)生紙擦凈肛表,看明度數(shù),將體溫計甩至35℃以下,放入消毒液內(nèi)浸泡,協(xié)助病人取舒適體位。

(三)注意事項

1.測量體溫前后,應清點體溫計數(shù)目,甩表時,勿觸及他物,以防破碎。

2.凡給嬰幼兒、精神異常、昏迷及危重病人測溫時,應用手扶托體溫計,防止失落或折斷。病人睡眠時應喚醒后再測溫。

3.病人進冷、熱飲食、,蒸汽吸入,面頰冷熱敷等須隔30分鐘后,方可口腔測溫;沐浴、酒精擦浴應隔30分鐘后,方可腋下測量;灌腸、坐浴后30分鐘,方可直腸測溫。

4.發(fā)現(xiàn)體溫與病情不相符合,應守護在病人身旁重測,必要時可同時作口溫和肛溫對照。予以復查。

5.當病人不慎咬破體溫計吞下水銀時,應立即口服大量牛奶或蛋白,使汞和蛋白結(jié)合,以延緩汞的吸收,在不影響病情的情況下,可服大量精纖維食物(如韭菜)或吞服內(nèi)裝棉花膠囊,使水銀被包裹而減少吸收,并增進腸蠕動,加速汞的排出。

6.病人體溫過高或過低,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嚴密觀察,及時處理。

32 異常體溫的觀察和護理 | 體溫計的清潔與消毒 32
關于“護理學/測量體溫方法”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