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影像學/管道狹窄擴張成形術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yī)學電子書 >> 《醫(yī)學影像學》 >> 介入放射學 >> 非血管介入技術 >> 管道狹窄擴張成形術
醫(yī)學影像學

醫(yī)學影像學目錄

胃腸道、膽系、氣管支氣管等發(fā)生狹窄后,可用球囊擴張和放置支撐器的方法治療。

一、胃腸道狹窄

胃腸道狹窄原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1982年開始用球囊擴張治療。

(一)適應證和禁忌證

1.適應證 食管狹窄,幽門良性梗阻,上胃腸道吻合術吻合口狹窄,不宜手術的賁門失弛緩癥。食管癌梗阻和食管癌并發(fā)氣管瘺也可用支撐器治療。

2.禁忌證 食管灼傷后的炎癥期,上胃腸道吻合術后3周內發(fā)生吻合口狹窄。

(二)操作技術 透視下將導管、導絲一并送入食管,操縱導絲使之通過狹窄部,沿導絲將選好的球囊導管送入,使球囊中部置于狹窄處,充脹球囊擴張狹窄病變。

(三)療效 球囊擴張對于食管灼傷后狹窄、食管蹼以及其他先天性狹窄;上胃腸道吻合口狹窄均有良好療效,有效率約90%。

(四)并發(fā)癥 一般少見。較為嚴重并發(fā)癥為胃腸道穿孔。球囊擴張后可出現局部粘膜出血,水腫,數天可緩解。

二、膽管狹窄

膽管狹窄可造成梗阻性黃疸,具備手術條件者,外科治療效果較好,但對患者創(chuàng)傷大、恢復時間長,為此開展了介入治療方法。

(一)良性膽管狹窄 球囊擴張術 先行經皮肝穿刺膽管造影,明確膽管狹窄的部位及程度。再采用經皮肝穿刺途徑,將導絲放至膽管,通過狹窄段,由此導管在擴張穿刺通道后送入球囊導管,將球囊置于狹窄段,充脹球囊擴張狹窄。擴張結束。再行造影復查,如結果滿意,可經穿刺通道放一外引流管,引流數日,待梗阻性黃疸緩解后,即可拔除引流管。

(二)惡性膽管狹窄支撐器治療 對于不能手術治療的惡性膽管狹窄,原采用內引流可塑料導管制成的永久性內涵管引流。目前采用的支撐器引流要優(yōu)于前者。用于膽系的支撐器為自膨脹性支撐器,經導管放入后,靠金屬彈性膨脹,支撐于膽管狹窄處。若腫瘤生長阻塞支撐器,可采用用于血管介入的旋切導管,切除腫瘤,使支撐器再通。

三、氣管支氣管狹窄

80年代起用自膨脹式支撐器治療氣管支氣管狹窄、氣管軟化和氣道塌陷。肺癌術后氣管支氣管吻合部狹窄可用支撐器治療。對于腫瘤性狹窄應用支撐器價值有限。

四、良性前列腺增生

老年前列腺增生肥大發(fā)生率較高。多造成尿道狹窄、梗阻性改變,以往以手術治療為主。采用球囊導管擴張和支撐器治療,對患者損傷小,效果較好。

32 非血管介入技術 | 經皮穿刺引流與抽吸技術 32
關于“醫(yī)學影像學/管道狹窄擴張成形術”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