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痿

跳轉(zhuǎn)到: 導航, 搜索

骨痿,病名。亦稱腎痿。由于腎熱內(nèi)盛,或邪熱傷腎,陰精耗損,骨枯髓虛所致。證見腰脊酸軟,不能伸舉,下肢痿弱,不能行動,面色暗黑,牙齒干枯等?!?a href="/w/%E7%B4%A0%E9%97%AE" title="素問">素問.痿論》:“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fā)為骨痿?!薄坝兴h行勞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內(nèi)伐,內(nèi)伐則熱舍于腎。腎者水臟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fā)為骨痿。”治宜滋陰清熱,補腎填精,用虎潛丸、地黃飲子、滋陰補髓湯、金剛丸、牛膝丸等方。參見痿條。

語出《素問.痿論》。屬痿證之一,癥見腰背酸軟,難于直立,下肢痿弱無力,面色暗黑,牙齒干枯等。由大熱灼傷陰液,或長期過勞,腎精虧損,腎火亢盛等,使骨枯而髓減所致。

關于“骨痿”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