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檳榔
A+醫(y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野檳榔 | 中藥圖典 |
野檳榔 Yě Bīnɡ Lɑnɡ |
|
---|---|
別名 | 山水檳榔 |
功效作用 | 順氣消食,健胃,殺蟲。治食積膜脹,蟲積不化。 |
英文名 | Flower of Whitebark Tanoak, Whitebark Tanoak |
始載于 |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
毒性 | 有毒 |
歸經(jīng) | 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 |
藥性 | 溫 |
藥味 | 苦、澀 |
野檳榔,種拉丁名: Capparis chingiann B.S.Sun,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果有毒,人食可致死。
【來源】為殼斗科植物白皮柯的花序。
【植物形態(tài)】白皮柯,又名:豬櫟。
常綠喬木,高5~20米。小枝有褐色茸毛。葉互生,革質(zhì),橢圓狀披針形或矩橢圓形,長6~10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漸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綠色亮,下面密生灰褐色茸毛,葉脈于下面明顯凸出,側(cè)脈9~12對;葉柄長8~20毫米,密生褐色茸毛。直立的葇荑花序,長達24厘米;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3朵聚生;雌花數(shù)十朵,細小,3~7簇生。果序長10~20厘米,果密集;小堅果扁球形,直徑1~1.6厘米,長0.9~1.5厘米,果實的3/4為殼斗包被,殼斗木質(zhì),上排為覆瓦狀的鱗片,被有棕黃色細毛,苞片三角形和殼斗貼生,頂端和殼斗分離;花柱宿存?;ㄆ诖杭?。
生于山坡溫、濕密林中。分布云南、貴州、四川等地。
【采集】4~5月采收。
【性味】微苦澀,溫。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
|
出自A+醫(yī)學百科 “野檳榔”條目 http://timberreclaimed.com/w/%E9%87%8E%E6%A7%9F%E6%A6%94 轉(zhuǎn)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野檳榔”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