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行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走行是生物的一種行動方式,指依靠附肢在地面行動,見于節(jié)肢動物和陸生脊椎動物。附肢具關節(jié),有助于靈活運動,而附肢將身體抬離地面才使快速運動成為可能。這樣,附肢不僅是行動器官,還要支持身體;不論如何行動,身體重心須保持在附肢支持的范圍內。對小昆蟲來說,微風也可能將其吹倒,故其附肢伸展面積遠超過身體投影面積。附肢數(shù)多,有助于穩(wěn)定,但不利發(fā)展速度。昆蟲6足,蜘蛛8足,而多足綱常達幾十足。陸生脊椎動物多為4足,而當其快速奔跑時,保持著地的足數(shù)常不超過2足,甚至有4足騰空的階段。開闊草原上的大型植食動物如斑馬,長途跋涉于水草之間,遇敵只能靠奔跑逃生。它們附肢的遠端細長,以特化的趾端(蹄)著地。減少遠端重量有助增加前后擺動的速度;肌肉集中在近端也是犧牲力量而求速度的表現(xiàn)。某些大型肉食動物也相應加快了速度,不過它們以爪著地,爪有利捕食或攀緣。獵豹在奔跑時,背部也有屈伸運動,伸時有助增加步長。借助軀干運動來增長步長的還有蠑螈(兩棲類)和蜥蜴(爬行類),它們的四肢位于軀體兩側,因此軀干向一側側彎葉可大大地加大另一側附肢間的距離。

關于“走行”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