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食管異物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yī)學電子書 >> 《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喉科》 >> 食管和氣管疾病 >> 食管異物
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喉科

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喉科目錄

食管異物如及時妥善處理,多無危險;如處理不當,則可產(chǎn)生嚴重并發(fā)癥而導致死亡。成人常因蒼促進食或進食時談笑,精力不集中而發(fā)?。焕先硕嘁?a href="/w/%E4%B9%89%E9%BD%BF" title="義齒">義齒松動發(fā)??;兒童多因玩耍,哭鬧誤咽致病。最常停留部位是食管入口處,其次為食管中段。異物種類以魚刺、豬骨、雞鴨骨等動物類異物最常見,其次為義齒、果核、刀片、針頭、錢幣等。

【診斷】

1.有異物誤咽史:大多數(shù)患者有較明確的異物誤咽史。

2.吞咽疼痛:其程度、性質與異物的大小、形狀有關。異物較小或較圓鈍,疼痛較輕,大而尖銳異物或繼發(fā)感染時,疼痛明顯,吞咽時疼痛加重。異物位于食管上段時,疼痛部位常在頸根部或胸骨上窩處,并有觸痛,位于食管中段的異物常伴有胸骨后疼痛。

3.吞咽困難:多因異物嵌頓所致。其程度與異物存留部位、形狀和有無繼發(fā)感染有關。異物小、扁平,未完全堵塞時,可進半流質飲食;異物大,完全堵塞時,吞咽困難明顯,常有流涎癥狀。因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難,食入量減少,可繼發(fā)脫水,營養(yǎng)不良,水電解質失調等。

4.呼吸道癥狀:異物較大,向前壓迫氣管后壁,或異物位置較高,壓迫喉部者,易發(fā)生呼吸困難。食管穿破,可引起皮下氣腫縱隔氣腫。

5.食管穿孔炎癥向外擴散,可并發(fā)食管周圍炎或食管周圍膿腫。穿孔位于頸段食管時,膿腫多發(fā)生在頸深部,破潰后可形成咽瘺,甚至腐爛主動脈造成破潰致死性大出血。感染累及縱隔者可引起縱隔炎縱隔膿腫。

6.間接喉鏡檢查:梨狀窩有唾液積存或杓狀軟骨水腫,均提示有食管異物可能。

7.X線檢查:對不透光性異物,可見異物的部位、形狀、大小。對透光性異物,可據(jù)有無充盈缺損或鋇棉滯留,以確定有無異物。若疑有食管穿孔者,應禁用鋇劑,改用碘油檢查。

【治療】

1.食管鏡檢取除異物。食管異物確診后,應及時經(jīng)食管鏡取除異物。宜注意術前應充分了解異物的性質、形狀、大小、部位,以選用合適的食管鏡和器械及擬定取出異物的方式。合并感染及全身情況較差時,先補液,抗感染,待病情稍有好轉后再行食管鏡檢查。

2.伴有感染者,使用足量抗生素以控制感染,據(jù)病情給以補液糾正電解質等全身支持療法;疑有食管穿孔者,給以鼻飼流質。

3.異物合并頸段食管周圍膿腫者,宜行經(jīng)頸側切開引流。異物已穿破食管壁,合并縱隔膿腫者或異物嵌頓甚緊,食管鏡下難以取出者,宜請胸外科協(xié)助處理。

食管鏡檢取異物是治療食管異物有效的方法,在沒有合并感染時,食管鏡檢宜早進行;若合并感染,在大劑量抗生素控制下,也宜盡早進行食管鏡檢取異物。食管鏡檢查時,必須看清食管徑路方可前進。這是避免盲目粗暴插入食管鏡,防止并發(fā)癥的有效措施。

參看

32 食管和氣管疾病 | 食管腐蝕傷 32
關于“耳鼻喉科/食管異物”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