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陰道鏡
A+醫(yī)學百科 >> 電子陰道鏡 |
電子陰道鏡是一種婦科臨床診斷儀器。適用于各種宮頸疾病的診斷,它能將
觀測到的圖像放大10~60倍,發(fā)現(xiàn)肉眼不能發(fā)現(xiàn)的微小病變。借著這種放大效果,醫(yī)生可以通過大屏幕顯示器清楚地看到子宮頸表皮上的血管以及極其微小的病灶細節(jié),有助于提高判斷糜爛、癌前病變、癌癥等病變的準確率,為宮頸癌的早期診斷提供依據,使患者提前得到有效的治療,使宮頸癌的治愈率大大提高。
目錄 |
組成
電子陰道鏡由:CCD攝像機、LED冷光源、支架、云臺、臺車、計算機、液晶顯示器、陰道鏡專業(yè)軟件組成?! ?/p>
電子陰道鏡功能
1、真彩色動態(tài)圖像顯示,圖像動態(tài)放大,縮小、凍結、綠色濾光、自動聚焦、光強度可調。
2、動態(tài)采集圖像,可對圖像進行測量、標注,時間計時顯示,同時存儲病員資料和圖像信息,打印彩色圖文一體化報告單、自定義報告單,病例查詢和統(tǒng)計,圖像對比觀察,具有RCI評估,白平衡調節(jié)功能。
3、具有固有熒光診斷功能?! ?/p>
電子陰道鏡的檢查意義及適應癥
意義:用于宮頸病變的診斷,針對子宮頸早期癌變有重要價值。
適應癥:可用于診斷宮頸糜爛、癌癥及其它婦科疾病和性疾病
電子陰道鏡的特點
更直觀、更準確地診斷婦科疾病,應用于婦女宮頸、陰道及外陰疾病的普查和診斷,無任何創(chuàng)傷及副作用,可將病灶圖像放大10-60倍
電子陰道鏡檢查結果判斷
1、正常宮頸陰道部鱗狀上皮 上皮光滑呈粉紅色。涂3%醋酸后上皮不變色。碘試驗陽性。
2、宮頸陰道部柱狀上皮 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下移,取代宮頸陰道部的鱗狀上皮,臨床稱宮頸糜爛。肉眼見表面絨毛狀,色紅。涂3%醋酸后迅速腫脹呈葡萄狀。碘試驗陰性。
3、轉化區(qū) 即鱗狀上皮與柱狀上皮交錯的區(qū)域,含新生的鱗狀上皮及尚未被鱗狀上皮取代的柱狀上皮。陰道鏡下見樹枝狀毛細血管;由化生上皮環(huán)繞柱狀上皮形成的葡萄島;開口于化生上皮之中的腺體開口及被化生上皮遮蓋的潴留囊腫(宮頸腺囊腫)。涂3%醋酸后化生上皮與圈內的柱狀上皮明顯對比。涂碘后,碘著色深淺不一。病理學檢查為鱗狀上皮化生。
4、不正常的陰道鏡圖像 碘試驗均為陰性,包括:
(1)白色上皮:涂醋酸后色白,邊界清楚,無血管。病理學檢查可能為化生上皮、不典型增生。
(2)白斑:白色斑片,表面粗糙隆起且無血管。不涂3%醋酸也可見。病理學檢查為角化亢進或角化不全,有時為HPV感染。在白斑深層或周圍可能有惡性病變,應常規(guī)取活檢。
(3)點狀結構:舊稱白斑基底。涂3%醋酸后發(fā)白,邊界清楚,表面光滑且有極細的紅點(點狀毛細血管)。病理學檢查可能有不典型增生。
(4)鑲嵌(mosaic):不規(guī)則的血管將涂3%醋酸后增生的白色上皮分割成邊界清楚、形態(tài)不規(guī)則的小塊狀,猶如紅色細線鑲嵌的花紋。若表面呈不規(guī)則突出,將血管推向四周,提示細胞增生過速,應注意癌變。病理學檢查常為不典型增生。
(5)異型血管:指血管口徑、大小、形態(tài)、分支、走向及排列極不規(guī)則,如螺旋形、逗點形、發(fā)夾形、樹葉形、線球形、楊梅形等。病理學檢查多為程度不等的癌變。
5、早期宮頸癌 強光照射下表面結構不清,呈云霧、腦回、豬油狀,表面銷高或稍凹陷。局部血管異常增生,管腔擴大,失去正常血管分枝狀,相互距離變寬,走向紊亂形態(tài)特殊,可呈蝌蚪形、棍棒形、發(fā)夾形、螺旋形或絨球等改變。涂3%醋酸后表面呈玻璃樣水腫或熟肉狀,常并有異形上皮。碘試驗陰性或著色極淺
關于“電子陰道鏡”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