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血液凝固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yī)學電子書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血漿蛋白與凝血 >> 血液凝固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目錄

血液的可凝固性質對機體有重要保護作用。當血管系統(tǒng)受傷時,必須迅速可靠地封閉起來,以盡可能減少出血。血小板變形(粘性變態(tài))參于封閉作用,此種封閉作用要靠纖維蛋白凝結物的支持,而后者的形成是多種凝血因子相互作用,發(fā)生一系列酶促反應的結果。目前已發(fā)現的凝血因子有14種(表10-3)。

這些凝血因子除Ca2+外均為蛋白質,大多是由肝臟合成的血漿糖蛋白,它們大多屬蛋白水解酶類。有7種為蛋白酶原,在凝血過程中被激活。無活性的凝血因子用羅馬數碼表示,其活性型以附加的下角碼a字來表示。

血液凝固過程


圖10-1 血液凝固過程

參看

32 銅藍蛋白 | 血液凝固的機理 32
關于“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血液凝固”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