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半夏

跳轉(zhuǎn)到: 導(dǎo)航, 搜索

為在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塊莖。

Bkb2n.jpg

  

目錄

其它名稱

地文,水玉,清半夏,示姑,羊眼半夏,和姑,蝎子草,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地鷓鴣,老和尚頭,野芋頭,天落星等  

藥材

干燥塊莖呈圓球形、半圓球形或偏斜狀。表面白色,或淺黃色,未去凈的外皮呈黃色斑點。上端多圓平,中心有凹陷的黃棕色的莖痕,周圍密布棕色凹點狀須根痕,下面鈍圓而光滑,質(zhì)堅實,致密??v切面呈腎臟形,潔白,粉性充足;質(zhì)老或干燥過程不適宜者呈灰白色或顯黃色紋。粉末嗅之輪嗆鼻,味辛辣,嚼之發(fā)粘,麻舌而刺喉。以個大、皮凈、色白、質(zhì)堅實、粉性足者為佳?! ?/p>

性味與歸經(jīng)

辛,溫,有毒。入脾、胃經(jīng)?! ?/p>

功用主治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治濕痰冷飲,嘔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脹滿,痰厥頭痛,頭暈不眠。外消癰腫?! ?/p>

用法用量

5-9克,宜制用,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diào)敷?! ?/p>

宜忌

一切血證陰虛燥咳、津傷口渴者忌服。反烏頭?! ?/p>

制作

(1)礬泡

取凈半夏,大小分開,用8%的礬溶液浸泡,至內(nèi)無干心,口嘗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凈,切厚片,干燥。每半夏100kg,用白研20kg(《藥典85》)?! ?/p>

(2)礬煮

取揀凈的半夏,用涼水浸漂,避免日曬,根據(jù)其產(chǎn)地、質(zhì)量及大小斟酌調(diào)整浸泡日數(shù)。泡至10日后,如起白沫時,每半夏100kg加白礬2kg,泡1日后再換水,至口嘗無麻辣感后,加白礬與水共煮透,取出,晾至6成干,燜潤后切片,晾干即得。每半夏100kg,用白礬12.5kg)(夏季用14.5kg(《藥典63》)。  

(3)礬腌

取原半夏,篩去粉末,大小個分開,擇凈雜質(zhì)。將半夏分別倒入容器內(nèi),放入清水浸泡,水量以淹過半夏的5寸為度,春秋每日翻倒,換水2次,夏季每日3次,浸泡3天,待腌。取凈白礬,用石研軋成粉末,取少量泡好半夏鋪于容器內(nèi),上面撒1層白礬面,再鋪1層半夏,如此,半夏與白礬面層層鋪均,然后加入清水淹沒,淹至3天,再將白礬水撤掉,換清水浸泡一天待煮。將鍋內(nèi)入清水,加熱至沸,取泡好的半夏,倒入鍋中,用武火加熱煮沸后,再加文火緩煮,用鏟隨時攪動,煮至2-3小時后切開,口嘗稍有麻辣感為度,撈出。攤開烘干或曬干。擇凈雜質(zhì),用粉碎機打成顆粒即得。每凈半夏100kg,用白礬10kg(《天津》)?! ?/p>

(4)白礬、面粉制

取揀凈的生半夏,大小分擋,用清水浸泡。夏天泡7天左右,冬天泡14天左右。每日換水1-2次,泡至口嘗稍有麻辣感時,移置鍋內(nèi)加白礬與水煮透;或再加面粉拌勻,取出,制成團,略晾后,切片0.3mm厚左右,干燥(用時篩去末)。每半夏500g,用白礬60-90g,面粉適量(《河南》)。  

(5)礬、姜、甘草

①取生半夏,用水浸7-10天(每天換水2次),取出,放缸中,加白礬及熱甘草水及生姜泡7-10天后,蒸約8小時,至無白心,晾冷,燜1-2天,切魚鱗厚片。每半夏100kg,用生姜1kg,甘草2kg,白礬12.5kg(《集成》)。

②取生半夏,加水浸10天(換水2-3次),換缸,鋪1層半夏,1層生姜、明礬,至缸將滿時放入清水,1個月后傾出,換水洗2次,再將甘草破開,摻入半夏蒸透,傾出,晾風(fēng),隔2天后,裝入硫黃柜內(nèi)熏1夜,稍去水氣,刨片。每半夏100kg,用生姜7kg,甘草3kg,白礬10kg(《集成》)。

關(guān)于“清半夏”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xué)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dǎo)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