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痛癥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在臨床上時??梢砸姷降?strong class="selflink">尾痛癥(coccygodynia)多見于女性,尤以中年婦女多見,其主要表現為尾骨及其周圍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疼痛。由于其解剖部位特殊,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坐位困難,其預后大多良好。

目錄

尾痛癥的病因

(一)發(fā)病原因

病因不明,可能與外傷,畸形有關。

(二)發(fā)病機制

本病發(fā)病的詳細機制尚不明了,根據臨床資料分析.與下列因素相關:

1.外傷 最為多見,包括尾骨骨折、脫位或一般性外傷均可引起。除作為外傷早期的癥狀外,晚期病例亦可殘留局部疼痛并達數月之久。

2.畸形 先天性尾椎畸形大多呈鉤狀,此種狀態(tài)必然引起周圍肌肉韌帶的高張力狀態(tài),以致使這些組織因過早地出現退行性變而引起疼痛。因此種因素致病者,較前為少見。

3.其他 有多種因素可引起本病,包括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癥、腫瘤囊腫、椎弓根崩裂伴滑脫及其他諸多因素。

尾痛癥的癥狀

視病因不同差異較大,因尾骨骨折脫位所致者,由于骨折遠斷端受尾骨肌肛提肌的牽拉而向前或側方移位,出現疼痛。在立位不動時或臥位時疼痛較輕,坐位或大便用力時疼痛加重;且在局部多有壓痛。肛門指診可有尾骨壓痛及異?;顒?/a>,有時可觸及骨折斷端和移位。因其他原因所致者,其癥狀大多較輕,尤其是先天性及病程較久的病例。

根據臨床表現,X線檢查可協(xié)助診斷。

尾痛癥的診斷

尾痛癥的檢查化驗

X線平片檢查必須結合臨床,因尾骨本身可有前屈畸形。X線正位片上主要觀察有無骨折線及側方移位,側位片可發(fā)現尾骨骨折骶尾關節(jié)或尾骨本身呈銳角彎曲或脫位狀。一般勿需CTMRI檢查。

尾痛癥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一)治療

視具體病因不同選擇相應的療法

1.外傷所致者 對伴有骨折脫位的病例按尾骨骨折與脫位療法處理。

2.慢性勞損所致者 可取俯臥位或側臥位休息2~3周,尾骨痛者仰臥亦可,坐位時墊氣圈。每天熱水坐浴2~3次,可減輕肛部肌肉痙攣。大多在l~3個月內痊愈;但亦有拖延時間較長者,需經3~6個月不用尾骨承重的治療。壓之無痛方可承重坐位,過早使尾骨承重,癥狀易復發(fā),病程要重新開始。

3.疼痛嚴重、痛點明確者 對此類病例可選擇1%~2%的普魯卡因3~5ml局部封閉,每周1次,3~4次為一療程。

4.頑固性尾骨痛者 可行尾骨切除術,術前常規(guī)封閉試驗,止痛效果好,手術效果亦好。否則應考慮有無腰部疾患壓迫神經根引起尾骨痛。手術前需清潔灌腸,骶管麻醉。術式見尾骨切除術。

(二)預后

一般預后良好。

參看

關于“尾痛癥”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