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尿(蟲另)
A+醫(y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射尿(蟲另) | 中藥圖典 |
射尿(蟲另) Shè Niào ( Chónɡ Lìnɡ ) |
|
---|---|
別名 | 青竹、游蛙、油 |
功效作用 | 化瘀止血接骨續(xù)筋。主外傷出血;跌打損傷;骨折 |
英文名 | Discoloration Rhacophorus |
始載于 | 《陸川本草》 |
毒性 | |
歸經(jīng) | 肝經(jīng)、腎經(jīng) |
藥性 | 寒 |
藥味 | 咸 |
【出處】 出自《陸川本草》
【拼音名】 Shè Niào ( Chónɡ Lìnɡ )
【英文名】 Discoloration Rhacophorus
【別名】 青竹(蟲另)、游蛙、油(蟲另)
【來源】 藥材基源:為樹娃科動物斑腿樹蛙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acophorus leucomystax (Gravenhorst)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捕捉,剝去外皮,除去內臟,洗凈,鮮用或烘干研粉。
【原形態(tài)】 斑腿樹蛙,雄蛙體長45mm,雌蛙61mm,體扁平,頭長、寬約相等,吻略尖圓,吻棱明顯;鼻孔近吻端;眼間距大于鼻間距或上眼瞼之寬,鼓膜為眼很能夠之半;舌后端缺刻深,犁骨齒窄長,指趾端膨大成吸盤;橫溝分隔成背腹面;指長順序為3,4,2,1;指趾端膨大或稍有蹼,關節(jié)下瘤與內跖突小而明顯,有時有指基下瘤。后肢長,脛跗關節(jié)前達眼與鼻孔之間。脛長不到體長之半,趾吸盤略小于指吸盤,趾間之蹼約為1/3;關節(jié)下瘤與內跖突小而明顯,無處跖突。生活時顏色變異大,隨環(huán)境條件而異可由淺褶黃色到深棕色,背面之花紋變異亦大,一般有4條黑縱紋,有的則在頭后成“X”形斑,上頜緣有細白線紋;股部有3-4條橫紋,大腿后方及肛部有網(wǎng)狀棕色斑頗醒目;腹面乳白色,咽部稍有棕點。雄蛙有單咽下內聲囊,聲囊孔圓形,第1指基部乳白色婚墊極明顯。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棲息于草叢間,少有在樹上者。
資源分布:分布于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 味咸;性微寒
【功效與作用】 化瘀止血接骨續(xù)筋。主外傷出血;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烘干,研粉撒;或敷貼。
【臨床應用】 治療外傷出血。將樹蛙烘干后研粉過篩,撒于外傷出血處;或將樹蛙腹部撕開,連同內臟,貼在外傷出血處。止血效果良好。動物試驗時,將豬股動脈橫切開1/2,局部撒樹蛙粉30秒鐘后即見止血。曾治一個5歲男孩,左額跌傷,傷口長4cm,深達顱骨,出血不止,經(jīng)用樹蛙粉后立即止血,5天后傷口愈合。
【摘錄】 《中華本草》
|
關于“射尿(蟲另)”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