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骨碎補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大葉骨碎補 | 中藥圖典 |
大葉骨碎補 Dà Yè Gǔ Suì Bǔ |
|
---|---|
別名 | |
功效作用 | 活血化瘀;補腎壯骨;祛風(fēng)止痛。主跌打損傷;腎虛腰痛;風(fēng)濕骨痛 |
英文名 | |
始載于 | |
毒性 | |
歸經(jīng) | |
藥性 | 溫 |
藥味 | 苦 |
大葉骨碎補(Davallia formosana)
科:骨碎補科
拉丁名:Davallia divaricata Bl.(D. formosana Hayata;D. orientalis C. Chr.)
又名華南骨碎補、鳳尾草、木石雞等
形態(tài)特征:植株高50-150cm。根莖粗壯,橫生,連同葉柄基部密被亮棕色、披針形鱗片,邊緣有微齒。葉近生;無毛,葉柄長30-50cm,向上光滑;葉片三角形,長、寬各約60-80cm,先端漸尖并為羽裂,先端以下四回羽狀或五回羽裂;羽片有長柄,基部1對最大,長20-30cm,寬12-18cm,中部羽片逐漸變??;小羽片有短柄;末回裂片常2裂成不等長的尖齒。孢子囊群多數(shù),生于上部分叉小脈的基部,沿末回裂片每齒上各有1個;囊群蓋盅形,先端截形,有金黃色光澤。
性狀:1.性狀鑒別根莖圓柱形,通常扭曲,長4-15cm,直徑約1cm。表面紅棕色至棕褐色,具明顯的縱溝紋和圓形突起的葉基痕,并有殘留的黃棕色鱗片。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略平坦,紅棕色,有多數(shù)黃色點狀分體中柱,排列成環(huán),中心2個較大。氣微,味澀。
2.顯微鑒別根莖橫切面:表皮為1列扁平細胞,外被角質(zhì)層,鱗片著生于表皮的凹陷處。基本組織薄壁細胞的胞壁呈波狀彎曲。維管束周韌型,14-20個散列成環(huán),中心的2個較大,呈新月形;每個維管束的外周有內(nèi)皮層,由1列細胞組成;導(dǎo)管多角形。薄壁細胞含淀粉粒。
生長習(xí)性:生態(tài)環(huán)境:附生于海拔600-700m的溝谷林中樹干或巖石上。
產(chǎn)地分布: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用途:根莖用作中藥材
|
出自A+醫(yī)學(xué)百科 “大葉骨碎補”條目 http://timberreclaimed.com/w/%E5%A4%A7%E5%8F%B6%E9%AA%A8%E7%A2%8E%E8%A1%A5 轉(zhuǎn)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guān)于“大葉骨碎補”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