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甘桔湯
對
加味甘桔湯
的源代碼
跳轉(zhuǎn)到:
導(dǎo)航
,
搜索
編輯這個頁面須要登錄或更高權(quán)限!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自動確認(rèn)用戶
如果您還沒有登錄請
登錄
后重試。A+醫(yī)學(xué)百科是一個開放式網(wǎng)站,修改本站大部分內(nèi)容僅須要
花10秒鐘時間創(chuàng)建一個賬戶
。 如果您已經(jīng)登錄,本頁面可能是受保護(hù)的內(nèi)容。如果您認(rèn)為有修改的必要,請
聯(lián)系本站管理人員
。
條目源代碼:
==《[[景岳全書]]》卷六十三:[[加味甘桔湯]]== 【處方】 [[桔梗]]2.4克 [[甘草]]3.0克 [[牛蒡子]] [[射干]]各1.8克 [[防風(fēng)]] [[玄參]]各1.2克 【功效與作用】 [[祛風(fēng)]]宜肺,[[清熱解毒]]。治[[風(fēng)熱]]上侵,[[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 用水200毫升,煎服。或加[[生姜]]l片。 熱甚者,加[[黃芩]],去防風(fēng)。 【摘錄】 《景岳全書》卷六十三 ==《[[醫(yī)學(xué)心悟]]》卷三:加味甘桔湯== 【處方】 甘草1.5克 桔梗 [[川貝母]] 百部 [[白前]] [[橘紅]] [[茯苓]] [[旋復(fù)花]]各4.5克 【功效與作用】 治[[表寒]]束其內(nèi)熱,致發(fā)[[哮證]],呀呷不已,[[喘息]]有音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醫(yī)學(xué)心悟》卷三 ==《醫(yī)學(xué)心悟》卷四:加味甘桔湯== 【處方】 甘草9克(炙)桔梗 [[荊芥]] 牛蒡子(炒)[[貝母]]各4.5克 [[薄荷]]0.9克 【功效與作用】 治[[纏喉風(fēng)]],咽喉腫痛脹塞,紅絲繞纏,口[[吐涎沫]],食物難入,甚則腫達(dá)于外;走馬[[喉風(fēng)]],喉舌之間,暴發(fā)暴腫,轉(zhuǎn)腫轉(zhuǎn)大;[[纏舌喉風(fēng)]],舌硬,根兩旁爛;[[懸癰]],生于上腭,形如紫李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若[[內(nèi)熱]]甚,或飲食到口即吐,加[[黃連]]3克;若[[口渴]],[[唇焦]]舌燥,[[便閉]][[溺赤]],更加[[黃柏]]、黃芩、[[山梔]]、黃連;若有腫處,加[[金銀花]]15克。 【摘錄】 《醫(yī)學(xué)心悟》卷四 ==《重訂[[通俗傷寒論]]》:加味甘桔湯== 【處方】 [[生甘草]]1.5克 苦桔梗 嫩[[蘇梗]] [[紫菀]] 白前 橘紅 [[制香附]] 旋復(fù)花各4.5克 【功效與作用】 [[潤燥化痰]],[[宣肺]]利咽。治[[燥痰]]粘[[結(jié)喉]]頭,[[咳逆]]無痰,喉間如食炙臠,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重訂通俗傷寒論》 ==《[[醫(yī)林繩墨]]大全》卷八:加味甘桔湯== 【處方】 甘草、桔梗、[[訶子]]、[[木通]]。 【功效與作用】 [[風(fēng)寒]][[失音]]。 【用法用量】 水煎,入[[生地]]汁少許服。 【摘錄】 《醫(yī)林繩墨大全》卷八 ==《[[外科真詮]]》卷上:加味甘桔湯== 【處方】 生地1錢,[[元參]]1錢,[[枳殼]]1錢,桔梗1錢,牛子1錢,[[丹皮]]1錢5分,防風(fēng)1錢,[[連翹]]1錢,山甲2片,[[銀花]]1錢,公英3錢,甘草5分。 【功效與作用】 [[結(jié)喉癰]],生于項(xiàng)前結(jié)喉之上,腫甚則堵塞[[咽喉]],湯水不下。 【用法用量】 水煎內(nèi)服。外敷洪寶膏,潰后用烏云散蓋膏。 【摘錄】 《外科真詮》卷上 ==《[[辨證錄]]》卷五:加味甘桔湯== 【處方】 桔梗3錢,[[川芎]]3錢,[[天花粉]]3錢,[[麥冬]]3錢,甘草1錢,黃芩1錢。 【功效與作用】 [[春溫]]。春月[[傷風(fēng)]],[[頭痛]][[鼻塞]],身亦[[發(fā)熱]]。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辨證錄》卷五 ==《會約》卷七:加味甘桔湯== 【處方】 甘草1錢半,桔梗1錢半,元參1錢,[[赤藥]]1錢,生地1錢,防風(fēng)1錢,荊芥7分,薄荷7分,[[山豆根]]1錢,連翹1錢,黃芩1錢,[[北細(xì)辛]]3分,[[羌活]]6分,[[獨(dú)活]]7分,[[白芷]]8分。 【功效與作用】 [[喉腫]]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肝膽火,加[[白芍]]、[[梔子]]、[[膽草]];[[胃火]],加[[石膏]]3錢;若[[大便秘結(jié)]]者,加大黃、[[芒消]];毒甚而爛者,加牛蒡子,金銀花。 【摘錄】 《會約》卷七 ==《痘麻紺珠》:加味甘桔湯== 【處方】 甘草1錢,桔梗3錢。 【功效與作用】 痘疹咽喉腫痛,不能飲食者。 【用法用量】 加[[豬膚]]皮,水煎服。 【摘錄】 《痘麻紺珠》 ==《金鑒》卷五十八:加味甘桔湯== 【處方】 射干、牛蒡子(炒)、元參、連翹(去心)、[[麥門冬]](去心)、梔子(炒)、苦桔梗、甘草(生)。 【功效與作用】 痘[[疹熱]]毒壅遏肺竅,痘未[[灌漿]]而音已先啞者;或痘毒不能發(fā)越于外,[[火熱]]壅塞膈間,上沖咽喉腫痛,甚而不能[[呼吸]],飲食難入。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金鑒》卷五十八 ==《[[片玉痘疹]]》卷五:加味甘桔湯== 【處方】 桔梗、甘草、牛蒡子(炒,研)、射干、荊芥、[[升麻]]。 【功效與作用】 [[痘瘡]]咽喉腫痛。 【摘錄】 《片玉痘疹》卷五 ==《金鑒》卷五十八:加味甘桔湯== 【處方】 牛蒡子(炒)、苦桔梗、生甘草、射干。 【功效與作用】 痘疹嗆水?;鹗[熱毒]]壅于[[會厭]],[[咽門]][[腫痛]],水不易入,溢于[[氣喉]],氣噴作嗆。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金鑒》卷五十八 ==《[[中醫(yī)]][[皮膚病學(xué)]]簡編》:加味甘桔湯== 【處方】 生地15g,元參15g,桔梗9g,枳殼9g,銀花31g,連翹31g,丹皮9g,[[蒲公英]]31g。 【功效與作用】 [[口炎]]。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中醫(yī)皮膚病學(xué)簡編》 ==《[[洞天奧旨]]》卷九:加味甘桔湯== 【處方】 桔梗3錢,甘草1錢,[[甘菊]]2錢,[[青黛]]2錢,茯苓3錢,[[白附子]]8分,天花粉2錢,白芷5分。 【功效與作用】 [[肺風(fēng)]],渣[[鼻瘡]]。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洞天奧旨》卷九 ==《[[麻癥集成]]》卷四:加味甘桔湯== 【處方】 甘草、[[豆根]]、力子、麥冬、蔞仁、桔梗、元參、連翹、荊芥。 【功效與作用】 麻癥咽喉腫痛[[不食]]。 【摘錄】 《麻癥集成》卷四 ==《會約》卷二十:加味甘桔湯== 【處方】 連翹1錢,甘草1錢,桔梗1錢,射干1錢,牛蒡子1錢,黃連(酒炒)1錢,黃芩(酒炒)1錢。 【功效與作用】 [[麻疹]]后余毒[[喉病]]。 【用法用量】 水煎服。外用[[苦參]]3錢,[[僵蠶]]2錢為末吹之。 【摘錄】 《會約》卷二十 ==《[[醫(yī)學(xué)集成]]》卷二:加味甘桔湯== 【處方】 荊芥、貝母、大力、薄荷、[[細(xì)辛]]、桔梗、甘草。 【功效與作用】 [[乳蛾]],喉生大白泡。 【用法用量】 水煎服。外用[[人指甲]]煅、研,吹上即破。 熱甚,加芩、連;腫甚,加銀花。 【摘錄】 《醫(yī)學(xué)集成》卷二 ==《[[濟(jì)陽綱目]]》卷一○六:加味甘桔湯== 【處方】 桔梗3錢,甘草1錢,防風(fēng)1錢,荊芥1錢,薄荷1錢,黃芩1錢,元參1錢。 【功效與作用】 [[喉痹]]。 【用法用量】 上銼。水煎,食后頻頻噙咽。 咳逆,加[[陳皮]];[[咳嗽]],加[[知母]]、貝母;發(fā)渴,加[[五味子]];[[唾膿血]],加[[紫苑]];[[肺痿]],加[[阿膠]];面目腫,加茯苓;嘔,加[[半夏]]、生姜;[[少氣]],加[[人參]]、麥門冬;膚痛,加[[黃耆]];[[目赤]],加梔子、黃連;[[咽痛]],加[[鼠粘子]]、[[竹茹]];[[聲啞]],加半夏、[[桂枝]];[[疫毒]],頭痛腫,加鼠粘子、大黃、芒消;[[胸膈不利]],加枳殼;心胸痞,加[[枳實(shí)]];[[不得臥]],加梔子;發(fā)斑,加荊芥、防風(fēng);酒毒,加干葛、陳皮之類。 【摘錄】 《濟(jì)陽綱目》卷一○六 ==《[[萬氏女科]]》卷三:加味甘桔湯== 【處方】 甘草、桔梗、款冬、貝母、[[前胡]]、枳殼、白茯、[[五味]]、麥冬各[[等分]]。 【功效與作用】 清肺[[寬中]]。主產(chǎn)后咳久不止,[[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 加[[淡竹葉]]15片,水煎,食后[[溫服]]。 【注意】 如產(chǎn)后吃鹽太早者難治。 【摘錄】 《萬氏女科》卷三 ==《[[醫(yī)方簡義]]》卷四:加味甘桔湯== 【處方】 桔梗1錢,[[白及片]]1錢,橘紅1錢,甜葶藶(炒)1錢,[[甘草節(jié)]]1錢5分,川貝母1錢5分,[[米仁]]5錢,銀花5錢(加[[絲瓜]]筋2、3錢亦佳)。 【功效與作用】 [[肺癰]]咳嗽,[[吐膿血]],胸中及[[右脅疼痛]],不能右臥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如肺癰初起,加荊芥、防風(fēng)各1錢;如潰后者,加人參、綿黃耆各1錢。 【摘錄】 《醫(yī)方簡義》卷四 ==《[[幼科直言]]》卷五:加味甘桔湯== 【處方】 甘草、桔梗、[[桑皮]]、丹皮、陳皮、黃芩、白芍、[[烏梅]]肉、[[使君子]]肉。 【功效與作用】 小兒肺胃[[濕熱]],鼻內(nèi)出蟲者。 【用法用量】 生姜1片為引。兼服[[抱龍丸]]。 【摘錄】 《幼科直言》卷五 ==《保命歌括》卷六:加味甘桔湯== 【處方】 桔梗1錢,甘草1錢,升麻1錢,連翹1錢,防風(fēng)1錢,牛蒡子1錢,黃芩(酒炒)1錢。 【功效與作用】 [[大毒]]流行,咽痛喉痹。 【用法用量】 水煎,加薄荷3葉,煎8分,食后細(xì)細(xì)呷之。 【摘錄】 《保命歌括》卷六 {{中藥方專題模板}} <seo title="加味甘桔湯_加味甘桔湯的作用_加味甘桔湯說明書_加味甘桔湯的功效_中藥加味甘桔湯配方_A+醫(yī)學(xué)百科" metak="加味甘桔湯,加味甘桔湯的作用,中藥加味甘桔湯,加味甘桔湯說明書,加味甘桔湯配方,加味甘桔湯功效,中藥,方劑" metad="加味甘桔湯條目介紹中藥加味甘桔湯的功效與作用,加味甘桔湯的配方制法,加味甘桔湯的用法用量等。目錄 “加味甘桔湯”在《景岳全書》卷六十三 “加味甘桔湯”在《醫(yī)學(xué)心悟》卷三 “加味甘桔湯”在《醫(yī)學(xué)心..." />
在這個頁面上使用的模板有:
模板:中藥方專題模板
(
查看源碼
)
返回到
加味甘桔湯
。
個人工具
登錄/創(chuàng)建賬戶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查看
閱讀
繁體/正體
編輯修改
修訂歷史
動作
搜索
導(dǎo)航
首頁
大醫(yī)精誠
人體穴位圖
中藥圖典
全國醫(yī)院列表
醫(yī)學(xué)電子書
藥品百科
中醫(yī)百科
疾病診斷
急救常識
疾病查詢
中藥百科
中醫(yī)方劑大全
怎樣看化驗(yàn)單
全國制藥企業(yè)
醫(yī)科院校大全
醫(yī)事漫談
醫(yī)學(xué)下載
醫(yī)學(xué)視頻
推薦工具
醫(yī)學(xué)網(wǎng)站大全
醫(yī)學(xué)詞典
醫(yī)學(xué)資訊博客
功能菜單
添加頁面
志愿者招募中
積分排名
關(guān)于廣告
網(wǎng)站事務(wù)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所有特殊頁面
隱私政策
關(guān)于A+醫(yī)學(xué)百科
免責(zé)聲明